《現場管理跟我學》
主講/辛巧娟
第三十講:胡蘿卜大棒
一、磨房的胡蘿卡大棒
胡蘿卡加大棒(Carrot and stick) 的來歷,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古時候,人們經常用驢子來轉動磨盤,把糧食磨成粉。而驢子生性懶惰,轉了幾周就停下不肯動了。為了讓驢子有動力一直轉下去,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 把胡蘿卡掛在一根桿子上,把桿子固定在驢子的頭上,使胡蘿卜始終吊在驢子的眼前,吸引它不斷向前,以期接近并吃到胡蘿卜。另外,主人還要在旁邊看著,萬一胡蘿卜對驢子沒有吸引力,就只好棍棒相加了。
胡蘿卡加大棒就是獎賞和懲罰,相當于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一方而曉之以利,一方面又進行戚脅,有點不擇手段的意思。
二、政治的胡蘿卡大棒
胡蘿卡加大棒是美國從20世紀初就一貫執行的政策,即“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西奧多·羅斯福推崇剛柔相濟的“大棒加胡蘿卜”策略,揮舞大棒,給點甜頭,逼對方就范。說話溫和,但帶根大棒,就一定能成功,羅斯福也被稱為“傲笑的雄獅”。
政治上,胡蘿卜大棒是一個法寶。在企業管理上,胡蘿卜大棒也是一個法寶,不過該法寶使用方法不當,也許大棒是落在自己的頭上。
三、管理的胡蘿卜大棒
行為科學家們發現一個法則,任何行為都可以通過獎勵和懲罰來塑造。這個法則具有跨物種的一致性。馬戲團中訓練有素的動物就是這么塑造出來的。對于人,對于員工,“胡蘿卜和大棒”的應用可沒這么簡單。
人是復雜的功物,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受到尊敬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人不是簡單的被管理的對象,如果管理把人當作經濟的動物,人們在組織中就像被關在一個籠子里,面對著胡蘿卜和大棒,許多人出于趨利避害的本能,最終選擇了胡蘿卜。然而在利欲被不斷誘惑的氛圍中,原有的胡蘿卜不再被欣賞,更高的欲望與要求又出現了。“經濟刺激”的邊際效應在不斷遞減;更可怕的是,為得到更好更多的胡蘿卜,大家并不是拼命努力工作,而變得投機取巧,弄虛作假,懶惰消極,反對變革,不負責任,易受煽動。管理走向混亂,企業走向失敗。
在管理學的范疇中,胡蘿卜是一種比喻,它表示有效的賞識和獎勵機制。這種賞識和獎勵是指管理者用心管理——真誠對待員工、尊重和賞識員工、適當嘉獎員工。在人力資源管理中,胡蘿卜是能激勵員工努力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法和方式,能起到激勵作用的任何方法方式都可以是胡蘿卜。
恰當的胡蘿卜和大棒的應用,應該要設法說服員工拋開一些自私的短期目標,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公司的長遠發展上來。較好的胡蘿卡激勵如:分權化和授權;自我評價;工作的豐富多變,在保留員工工作責任的前提下減少控制;提高每項工作的個人責任;增加工作白由度;給每個人授予更多的支配個人行為的權力;賦予員工從未處理過的新的更難的任務;給員工分配一定范圍內特定的任務,將他培養為某個領域內的專家等。
胡蘿卜和大棒另外的含義是理想和現實,胡蘿卜是美好的理想,大棒是阻礙理想的嚴峻現狀,要想達到二個目標,但現實狀況卻幾乎不可能實現。因此,胡蘿卜和大棒又必須是可實現可操作的,那樣才有實際的效果。
四、現場的胡蘿卜大棒
那么,現場管理的胡蘿卜大棒是什么呢?大棒是高標準嚴要求,胡蘿卜是高報酬,寬松的發揮能力的機制。鄉鎮企業和外資企業有什么不同,很明顯的區別就是不同的大棒,以現場管理中6S的擦玻璃為例,一般擦玻璃的結果是,厚積的灰塵基本沒有,但抹布的毛屑布滿在玻璃上;或者抹布很臟,臟的水跡一道道,表明玻璃是擦過了,但不干凈;或者玻璃上有些膠,有些污點,用抹布用水擦不掉,每次擦玻璃,該污點始終留著。作為高標準嚴要求的擦玻璃是什么呢,玻璃透明無物,看不到玻璃,為達到該效果標準,抹布必須是洗干凈的,用抹布擦過,再拿紙張來細擦,不產生毛屑,會用指甲或用刮刀把粘膠或污點刮去,會從不同角度自檢玻璃擦拭的結果,還有臟的,趕緊再擦。同一個人,在鄉鎮企業擦玻璃會是一個結果,也許半分鐘就搞定;而在外資企業擦玻璃又是另一種結果,會花十分鐘甚至更多時間擦一塊玻璃,他知道,擦不干凈,到時還得返工,第一次擦干凈了,以后擦拭就簡單了。
每個人潛能的力量是很大的,也許你根本無法估測。大棒高懸,他會跳得更高,以達到要求和標準。低標準,反而壓制他的能力。
現場管理的好壞,在于你的胡蘿卜和大棒的優劣。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