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一桶天下》
陽光一百 作品
第六章:創業初始舉步維艱,專研技術喜獲成果
1985年的秋天,柳泉剛剛在灃京工業大學機械系畢業,分配到市機械局,又轉分到下屬的灃京市制桶廠。剛來的時候,廠里他是第一個大學生,廠長非常看重,希望他能把廠里的技術推上一個臺階,擺脫長期以來技術全靠經驗支撐的局面。
廠長尹大全本身也是一個市中等專科學校的畢業生,因為工作突出,被推薦當上了廠長,年齡三十多歲,是個敢于擔當的年青廠長。
柳泉剛剛上班,就分配到廠技術科當了技術員。技術科有一個女科長和兩個老技術員,還有一個描圖兼資料管理員。女科長于藝卿也是中專畢業,有五十二歲,老技術員伍德安也是老中專畢業,有五十多歲,另一個老技術員是從車間工人提拔上來的,也有五十多歲,都是快退休的年齡。技術員在廠里主要設計一些簡單的模具和工裝,有時維修設備時還要測繪一些機器零件圖等,大型的設計和技術改造,還是沒有能力做。
柳泉的到來,為廠里的技術注入了新的希望。柳泉剛上班,非常謙虛,常下車間,和老師傅學習,了解鋼桶制造的工藝和技術、設備等等。那時候,工廠的設備和工藝還比較落后,基本上屬于國內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手動和半自動設備加雜,全靠人工。
當時廠里有三百多名職工。分三個車間:一個是一車間,主要生產200升鋼桶;一個是二車間,主要生產中小型特殊規格的鋼桶;一個是三車間,主要是機械加工,為一、二車間生產模具、工裝和維修零部件。
據車間老工人說,灃京制桶廠建廠于1958年,屬于國內比較早建廠的一批制桶廠,當年制桶廠的建立,主要是為了給灃京煉油廠和灃京化工廠配套包裝。當初沒有什么設備,車間的工人大多是從附近各地招來的白鐵匠,這些白鐵匠就是以前用黑、白鐵皮制作煙囪、水桶、洗衣盆、鐵皮簸箕、垃圾桶等等的工匠,想著鋼桶也是鐵皮活兒,應該差不多。
由于缺少設備,上級要求在國慶節時要趕做出第一個鋼桶,向國慶節獻禮。剛剛組織的十幾個白鐵匠,拿到了個國外的樣品桶,照著樣子,采用全手工的方法,作出了個鋼桶,當時的桶身縱縫是采用氣焊方法焊接成的。做完之后,他們給這個鋼桶刷上軍綠色的油漆,掛上大紅花,由眾人抬著走上大街,于國慶節時獻到了市政府的門前。當時敲鑼打鼓,好不熱鬧。
后來,聯系了國內其他較早的制桶廠,調劑了一些主要的制桶設備,雖然比較落后,但總比手工制造要好多了。
柳泉查閱了制桶廠六、七十年代的技術檔案,了解了當時的主要生產設備大概是這樣的:一臺剪切板、一臺卷板機、一臺點焊機、一臺半自動縫焊機、一臺單頭滾壓翻邊機、一臺單頭脹筋機、一臺單頭波紋機、一臺單頭立式封口機、一臺裁圓機、一臺壓蓋機,二臺小沖床。
除了這些,技術科的資料室里沒有任何關于這個行業的專業資料和書籍,具體的技術無從查起,也沒有系統的教材和資料。多年來,基本都是靠經驗進行摸索生產的。
那時的產品質量沒法和現在相比,生產出來的鋼桶有一半都是漏氣的,要靠手工補焊后才能出廠。鋼桶外表是人要刷漆,刷漆工手拿六寸寬的大刷子,在大太陽下走著固定的三步四步,刷完的鋼桶就在太陽下曬干。由于全靠手工制造,車間設備工序間的半成品也是堆積如山,靠人工轉運。所以鋼桶在出廠的時候,基本上已經面目全非了,凹癟、掉漆都是常事兒,那時候的用戶好象也要求不高。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給企業增添了新的活力。工廠增添了一些新的設備,比如原先的單頭制桶機都換成了臥式雙頭機器,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新上任的廠長尹大全,還組織廠里的年青人一起,搞成了鋼桶靜電噴漆室和遠紅外烘干爐,讓鋼桶的涂裝技術大大前進了一步。
為了讓柳泉盡快了解鋼桶的新技術,尹大年經常派柳泉去國內其它制桶企業進行參觀和學習,那時候制桶業還沒有形成市場經濟,國內制桶廠都沒有競爭關系,大家只要是同行業,都非常親近、經常走動,毫不保留地幫助和支持。
用了大約五年的時間,柳泉走訪了國內幾乎所有的制桶企業,學習了不少的經驗,先進的、獨特的技術。一邊總結各家的長處,一邊結合書本上的理論進行學習。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辦法,不斷地對企業現有的工藝和設備進行改造。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灃京制桶廠的設備、工藝和技術,已經邁入了全國最先進的行列,成為行業最前沿的典型。在這個期間,柳泉也因為多項技術創新或改進,連年獲得了市科技局、市機械局、市科技協會等部門頒發的科技進步獎。
在這之后,柳泉對制桶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總結,結合理論聯系實際,把制桶廠的技術和工藝資料、檔案進行了規范。從此,職工或技術人員都有了技術學習的系統資料和生產活動的技術規范,不再只靠經驗工作了。
在這之后,直到2000年代初,柳泉在灃京制桶廠擔任過技術科科長、開發科科長、車間主任、經理辦公室主任、總工程師等等職務。在這期間,企業發展迅速,產品種類也大大的擴展了,生產自動化程度大大提升,還曾開發出四升矩形桶、三片罐、鋼提桶等等產品,并在外地建立了兩個分廠,工廠的生產規模達到了歷史最大。每次想到這些,柳泉都感到非常的欣慰。
再后來,上級要求企業進行改制,灃京制桶廠一夜之間,由國有企業變成了私營企業。職工大多數下崗了,原先的灃京制桶廠,變成了灃京市長城金屬容器有限公司,職業進行全員工齡買斷,一年工齡只有600元。到完成改制的2005年,柳泉剛好20年工齡,發了1.2萬元就打發了。
柳泉有些灰心,因為自己已經不再年青,新來的私企老板似乎也不買自己的帳,對于年過四十的職工,一個都不想留。看著一些老同學下崗后自某生路,過得瀟瀟灑灑,自己也動了心。于是便組織了十幾個從制桶廠下崗的職工,自己辦起了灃京柳泉制桶廠。柳泉知道以自己的資金和實力是無法和原廠競爭的,所以,柳泉給自己的定位是“市場補缺型”,就是專門做大廠不愿意做的小批量非標準中小型鋼桶。
這一干,就是十年。
當然,在灃京制桶廠工作的時期,柳泉也不是只干工作了,他還遇見了愛情。
當年剛剛工作的時候,柳泉拜了當時廠里最有資歷的楊森為師博。楊森是廠里最老的職工,技術好,經驗豐富,柳泉跟他學到了不少的專業知識。楊森也非常喜愛這個徒兒,常在人前夸。自己一輩子當工人,文化知識沒有多少,現在有大學生給自己當徒弟,臉面榮光自不待說,這個徒弟也是文武全能,沒給師傅丟臉。
因為楊森在廠里是德高望重,人人敬服,所以,柳泉有時在工作中即便是有一些過錯,有師傅一手幫襯,也不致于惹出大麻煩,大家還是很給面子的。再加上柳泉為了謙虛,人緣好,在廠里也是如魚得水。
在這期間,楊森師傅的小女兒楊嵐,就愛上了柳泉。柳泉經常去楊森師傅家吃飯。大家經常在廠里看到楊森和柳泉一起進進出出,猶如一對父子。于是就有人跟楊森說:“你讓柳泉給你當兒子吧,挺相配的!”這些話,讓楊森也上心了。終于有一天,楊森發現,柳泉和自己的小女兒楊嵐一起去看了電影,這也是別人告訴他的。他覺得這是一個好的征兆。
反正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楊嵐覺得很自然地柳泉就是自己的丈夫,柳泉也很自然地覺得楊嵐就是自己的妻子。1988年元旦的時候,他們就結婚了。婚禮很簡單,是廠里操辦的集體婚禮,在單身宿舍給他們分了一間作為他們的婚房。1989年冬天,他們就有了兒子柳青,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好象沒什么好說的。誰也不知道這中間發生過什么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直到很多年之后,這事情才被人發現,竟是那樣的蕩氣回腸!
柳泉自己創業辦了柳泉制桶廠之后,楊嵐也從廠里辭職了,給柳泉制桶廠當了會計和庫管員。開始的幾年里,借著原廠里的一些老關系,生意做得也算是紅紅火火。那幾個在原廠銷售科里的老同事,只要有用戶上門來要一些小批量的或是特殊鋼桶的活,都介紹給了柳泉,所以柳泉也非常感謝這些老同事,隔三岔五也會叫來一起吃吃渴渴,年底給個紅包,大家不亦樂乎!
但是最近幾年,原先那些老同事一個個都退休的退休,調離的調離,銷售科都是一些年青人,柳泉都不太熟悉。雖然也試圖拉個關系,但畢竟感情上差一截,難免公事公辦。所以活兒越來越少。柳泉制桶廠為了堅持,也是連年減人,最后就剩下幾個學徒工,其它的工人都走了。
到了今天的地步,也是柳泉沒有想到了,他經營了十多年的企業,現在步履維艱,幾乎到了倒閉的地步,原想給兒子柳青留個維持生活的產業,現在反倒成了兒子的累贅。一想到這些,柳泉就想哭:“憑著自己的一身技術,別說在灃京制桶人人敬重,就是在其他的制桶廠里,也都敬他是專家級的人物!為什么會落到這步田地?”柳泉想不明白。
靜悄悄的病房里,只聽到旁邊病床上的呼吸聲。楊嵐扒在柳泉的病床邊,似睡非睡。已經是早上七點了,醫生和護士一會兒就要上班了。柳泉一夜沒有合眼,為了怕陪床的楊嵐擔心,他一直假裝睡著了。柳泉翻了一個身,楊嵐立即坐直了,輕輕地說:“你醒了嗎,疼不疼?”
柳泉伸了一下胳膊,說:“沒事的,不疼,該起床了!”
楊嵐從床下拉出一個臉盒,提起床頭的暖水瓶,便走了出去。一會兒打來洗臉水讓柳泉洗臉,一邊自己用開水為柳泉沖了一杯牛奶。
到今天為止,柳泉已經在醫院住了七天了,據柳青說,在他住院的這幾天里,廠里天天生產,已經把維尼龍廠的訂單全部供完了,昨天晚上送去了最后一車,今天早上就能拿到全部尾款。
這時候,柳泉是等著柳青來接自己出院回家的。按說這該是高興的事兒,但柳泉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他在制桶廠干了幾十年了,他對廠里的生產和設備再熟悉不過了,按著柳泉制桶廠目前的設備現狀和工人的熟練程度,能在五、六天里生產5000只出口電石桶,他從來沒干過。所以他想像著柳青在廠里拼命的樣子,心里就疼。
“一定是拼了命了!不會錯!”柳泉自言自語道。
好在柳泉是技術出身,廠里各種生產工裝和模具,都是自己設計,然后委托附近的機加工廠制造,在設備和工裝上,省了不少的錢,要不然,做小批量特殊產品的制桶廠,要想掙錢,是非常不容易的。盡管小桶的利潤相對大桶要高一些,但做起來卻是比大桶麻煩的多,生產效率也低。柳泉想:“以后要怎么干,自己身體已經基本上是殘疾了,年齡也大了,慢慢力不從心了。幫不上柳青太多的忙,今后就全靠他了!不過他還年青,有的是學習機會和磨練機會,吃點苦有好處。”
柳泉這樣想著,慢慢地下了床,在地上走了幾步,走進來的楊嵐急忙扶住他。
過了一會兒,醫生和護士都來查了床,說柳泉恢復地很好,回家后還要好好靜養一段時間,不要做體力活動。柳泉和楊嵐都一一答應了。
早上八點半的時候,柳青走進了病房,他已經在樓下辦完了出院手續,并給呂冬冬和錢多多續了住院費,醫生說,再過一個星期,他們兩個也能出院了。柳青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親,柳青點點頭,說:“雖然他們打了我,但是我不狠他們,他們是無辜的,要好好照顧,我們不能虧了人家!”
柳青連忙說:“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
柳青扶著父親,母親楊嵐兩手提滿了盆盆罐罐跟在后面,一起下樓。柳泉堅持要去呂冬冬和錢多多的病房去看看他們,柳青扭不過,只好扶著他去了。看完病人,柳青一家上車向家的方向開去。
“錢夠用嗎?”在車上,柳泉終于憋不住問了一聲。
“沒問題,爸!”
“維尼龍廠的訂單干完了,后面怎么辦?”柳泉又追著問。他知道,如果廠里不能繼續生產,錢很快就會花完的。
“放心吧,爸,維尼龍廠可能要追加訂貨,這兩天就的信兒了!”
柳泉把身子向后靠了一下,長長舒了一口氣。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