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制作工藝與檢測技術標準實用手冊》
第一篇 商品包裝概論
第一章 概 述
第三節 包裝的發展概況
四、現代包裝階段
現代包裝是在近代包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現代包裝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紀的后半葉。但其真正的起步和發展,是進入20世紀以后的事。我們所說的現代包裝階段,正是指20世紀后,在現代科學技術支持下,包裝全面大發展的新時期。此時期的包裝不但在質量和數量上有飛快的進步,尤其在功能上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同時,包裝行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并在國民經濟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因此說,現代包裝與傳統包裝相比,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些變化的主要表現如下:
(一)材料和容器的不斷革新
進入20世紀后,新的包裝材料和容器不斷涌現。1904年,雙面襯紙的瓦楞紙板箱在美國研制成功。1908年,瑞士化學家利奧·貝克芝用苯酚和甲醛合成酚醛塑料(這是首先用化學法合成的熱固性塑料),次年投入工業生產后,因其成本低,加工成型易,性能和尺寸穩定,用途廣泛而產量逐年擴大。20年代初,美國發明了防盜鋁質滾壓螺紋蓋。可口可樂公司,于1924年率先采用多件集合包裝。此后,苯胺甲醛塑料、醋酸纖維透明塑料、聚苯乙烯塑料、脲醛塑料、聚氯乙烯等先后研制成功或投入工業化生產。
在20世紀30年代,英國于1993年首先發現低密度聚乙烯,到1939年投入工業化生產。同時,挪威在1933年首先制成包裝魚醬的鋁罐,為鋁材制罐開辟了道路。1934年,氯化橡膠膜開始生產,成為軟包裝工業起步的里程碑。1935年開始了尼龍的工業化生產。次年,法國首先用收縮塑料薄膜包裝肉食品,開辟了商品包裝的一個新領域。同年,美國入埃布利發明了壓敏標簽。1936年,第一次制成聚偏二氯乙烯,這是適用于長期保存食品的塑料。次年,美國的拜爾教授發明聚胺脂。
到了20世紀到40年代,涂臘防潮玻璃紙、氟化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丙酸纖維、環氧樹脂、ABS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三氟氯乙烯等材料先后問世;還出現了金屬噴零罐、擠出吹塑乙烯瓶等新包裝容器。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開發出蒸煮食品袋,并用于宇航員食品的包裝。1951年,聚碳酸酯分別在西德和美國投產。1953年,西德的齊格勒發現高密度聚乙烯。次年,意大利米芝聚合物研究所的納塔教授合成等規聚丙烯,到1957年生產出聚丙烯薄膜,隨后又生產出多種規格的定向拉伸薄膜、非定向薄膜、涂布聚丙烯薄膜、復合薄膜、聚丙烯吹塑瓶等多種產品,為食品包裝提供了一套重量輕、適用性良好的材料和容器。1958年,薄膜干法復合工藝問世。1959年,日本首先采用真空包裝法包裝食品。20世紀60年代,合成紙、異分同晶聚合物、聚礬塑料等材料成功,自立袋、飲料罐頭、多種拉伸包裝、食品換氣包裝等包裝方法問世。20世紀70年代,聚酯和食品無菌包裝、脫氧包裝技術問世。20世紀80年代,日本用電解法制成鐵箔,并用這種材料制出多種復合材料。國外自熱和自冷罐頭的開發成功,宇航員飲料包裝的激烈競爭都表明進入本世紀下半葉后包裝開發成果的科學性和適應性有更顯著的提高。
綜上所述,進入20世紀后,包裝材料和容器的方法的進步主要是:
(1)新材料的發現和發明充實了包裝材料構成的內容。
(2)利用新技術改變原有材料的組成、結構(復合),制成具有新的功能和性質的材料和容器。
(3)利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使包裝容器的形式和功能作用進一步科學化、系統化、適應化。
(二)包裝機械的多樣化、自動化
包裝機械和包裝材料是包裝發展的“兩只足”,缺其一則寸步難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技術革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包裝機械,進入20世紀后,經過三次技術革命的促進,正迅速地朝著多樣化、標準化、高速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能適應多種產品和多種要求的包裝機械大量出現。隨著現代化的擴散,尤其是電子計算機在工程控制和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已出現了許多產品包裝自動化工廠。
(三)包裝印刷技術進展很快
包裝印刷是一種復制技術。從包裝對象的面層材料來說,主要有紙印、鐵印和塑印等。由于現代科技成果向印刷技術領域的移植和滲透,在油墨、制板和印刷的材料、工藝設備上有了很大進步,使各種印刷包裝在畫面能更好地再現原稿設計的藝術氣氛。
簡言之,包裝設計正向印刷技術電子化、印刷材料多樣化、印刷設備聯動化、印刷質量高檔化和印刷成本合理化發展。
(四)包裝設計進一步科學化、藝術化
20世紀以來,國內外包裝設計逐步向科學化、系統化、藝術化和合理化發展。(1)包裝設計理論的進一步開拓與完善。(2)包裝設計與新材料、新技術密切結合,開拓了新的設計領域。
返回目錄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