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桶制造技術》
楊文亮 辛巧娟 編著
第三章 鋼桶制造技術基礎
第二節 鋼桶材料及其要求
一般制桶用薄鋼板為冷軋薄鋼板或熱軋薄鋼板,厚度在0.5~1.5㎜之間,鋼桶的材料與制桶生產的關系非常密切,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制桶工藝過程設計、桶件質量和產品的使用壽命,同時還直接影響組織均衡生產和鋼桶成本。鋼桶的材料費用,往往要占鋼桶成本的60~80%,特別是在大批量生產中,制桶工藝對材料會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因此,一方面應提高產品結構的工藝性,以改變制桶過程中的變形條件,來降低對材料的要求,另一方面提高和穩定材料質量,以適應制桶過程的變形要求,生產出優良的鋼桶。制桶工藝對材料有如下要求:
一、應具有良好的沖壓性能
鋼桶的多數部件都通過沖壓獲得的,由于不同的沖壓加工方法對其材料要求不同,所以同樣的材料在不同的工序中所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1.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塑性
在變形區部位,材料內部應力主要是拉應力,其變形主要是伸長和厚度變薄。當主要變形部位超過成形極限時,便會引起破裂。因此,要求材料要有良好的塑性和塑性變形穩定性。塑性好的材料,允許成形極限范圍大,這樣可減少工序,減少因材料不良而產生的廢、次品。
影響材料塑性的是化學成分、金相組織和機械性能。一般來說,鋼中的碳、硅、磷、硫的含量增加,都會使材料的塑性降低,脆性增加,含碳量對材料的塑性影響很大,一般認為含碳量不超過0.05~0.15%的低碳鋼具有良好的塑性。含硅量在0.37%以下的鋼,對塑性影響不大,但大于這一數值即使含碳量很低也會使鋼板變得又硬又脆。硫化物促使條狀組織產生,也使塑性降低。因此,制桶多用優質低碳鋼板。
鋼板的晶粒大小對塑性影響也很大,晶粒大,塑性降低,容易破裂。粗大的晶粒在沖壓成形時,在桶件表面上會留下粗糙的“桔皮”。晶粒過細則彈復現象增加。因此,板材晶粒大小應適中。一般認為0.8~2毫米的板材,按標準,晶粒度以5~99級為好。同一批鋼板,相鄰級別以不超過2~5級為宜,相鄰級別越接近,表明晶粒度越均勻。
材料塑性的高低,通常用延伸率(δ),屈強比(δs/δb)表示,延伸率δ值越大,塑性越好,屈強比δs/δb越小,塑性越好。
2.材料應具有抗壓失穩起皺的能力
在變形區部位,當材料內部主要是壓縮應力時,易產生失穩起皺。因此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塑性,同時也要求具有很高的抗壓失穩起皺的能力。這種能力與彈性模數(E)、屈強比和板厚方向性系數Υ有關。例如當低碳鋼的δs/δb=0.57時,其極限拉伸系數為m=0.48~0.5,而65Mn的δs/δb=0.63,其極限拉伸系數為m=0.68~0.7,這說明,δs/δb小,極限變形程度大。Υ值越大,變形程度也越大。
二、應具有良好的鋼板表面質量
1.鋼板表面應光潔:表面如有擦傷、麻點、劃痕、氣孔和縮孔等缺陷,或材料斷面上有分層現象時,則在制桶過程中,在有缺陷部位會產生應力集中而引起破裂。
2.表面平整:材料表面翹曲不平,會影響剪切和沖壓時的定位不穩而造成廢品,或因在沖裁過程中鋼板變形時的展平作用而損壞沖頭。在變形工序中,鋼板表面的平直度也會影響材料流向,引起局部皺紋或開裂。
3.表面無銹:鋼板表面有銹,不利于沖壓加工,會損壞模具,而且還影響焊接、涂漆工序的正常進行。
三、厚度公差應符合國家標準
厚度公差的大小,是鋼板軋制精度的主要標志,也是影響制桶質量穩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沖壓模具一定的間隙,適應于一定的毛坯厚度,厚度超差則影響產品質量。過薄則回彈難以控制;過厚會拉傷桶件表面,甚至會損壞設備和模具,并增加不必要的材料消耗。
四、外形尺寸公差應符合標準
板料的外形尺寸是以最佳的排樣方案選定的。外形尺寸超差,或用別的尺寸規格代替,均會引起材料消耗的增加和勞動力的浪費,有時外形尺寸超差,會造成進料阻力不均而合使廢次品增加。
在鋼桶封閉器生產時,板材由于軋制或壓力加工變形,要產生冷作硬化,其特征是δs、δb提高,塑性下降。為保證后續變形工序得以繼續進行而不致破裂,可采用中間退火使其恢復沖壓性能。如200升鋼桶封閉器的沖壓生產中,經常出現類似情況,退火的方法一般用低溫退火(再結晶退火)、高溫退火或局部退火等。
低溫退火溫度一般在600~650℃,于空氣中冷卻;如果低溫退火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采用高溫退火,辦法是把材料加熱到70~780℃保溫后在箱內空氣中冷卻,一般保溫時間為20~40分鐘。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