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長經理的設備管理課》
主講/辛巧娟
第六十講
什么是風險檢查(RBI)和風險維修(RBM)?
近年來由于設備故障的風險越來越嚴重,歐洲提出風險為基礎的檢查與維修的流程。這一流程將資源和結果要素放在兩端,資源要素包括組織、材料和后勤支持,這實際是人、機、料、法、環的綜合;結果包含成本、可靠性及健康、安全、環境保護水平,這既是風險所在,也是設備管理追求的目標。維修管理流程從資源需求開始,接著要定義目標,然后建立維修程序,落實行動計劃,執行工作令(工單)使設備達到生產需要的技術狀態,這是管理活動的前半部分,然后要報告故障狀態,評價設備技術水平,準備改善任務,進一步執行改善維修,這是管理工作的后半部分。流程里突出了改善、改進的內容,是積極的維修策略,如圖60-1所示。
圖60-1 工作流程
為了減少風險,要對風險進行研究,形成了風險的領結模型,風險措施的領結模型如圖60-2所示。其中POF代表故障概率,COF代表故障后果。
圖60-2 風險措施的領結模型
首先從造成停機的事件開始,向前引申是故障為什么發生?概率是多大?它對應著事件發生的原因樹,也就是以事件為底事件的故障樹;向后延伸就會提出,故障后果是什么?對應出后果樹,即以停機事件為頂事件的事件樹,由此分析造成的后果。按照概率與后果的乘數效應得到風險值,以風險大小來指導決策。
風險分析維修決策結構如圖60-3所示。首先,根據設備狀態數據庫內容和以往的故障和維修經驗,評價設備運行風險水平,如果風險很低,即設備故障既不會產生嚴重經濟后果,又無健康、安全、環境等后果,或者后果的概率值很小,則采用事后糾正性維修;如果情況相反,超過允許約束,則應該進行風險檢查;如果僅僅在臨界約束以下,看能否進行保護,如果可以,則進行安全總體水平評價;如果不可以保護,則納入可靠性為中心的策略選擇體系。而這一整套邏輯判斷流程,將RCM嵌套進去,統稱RBM,即風險為基礎的維修。這等于在RCM之前,設置了風險評估的預備過程,使得RCM更多的考慮風險的要素,當風險評估完成,就基本按照可靠性為中心——RCM的維修邏輯程序進行。
圖60-3 風險分析維修決策結構
目前圄際上對RBM/RBI的應用是十分活躍的。主要應用在電力、交通、石化、重工、航天等領域。挪威的肯里克柯特勒在水電站應用RBM,給出了風險(故障后果×概率)評價的優化決策模型,用來優化維修間隔。挪威德理亞那支提出可持續風險管理概念,通過三級集成來完成可持續的風險管理,保障系統可持續運行。南非的瑞志維撒提出建立RBI矩陣模型,進行決策,如圖60-4所示。以風險矩陣為核心,展開概率矩陣、后果矩陣、檢查方法矩陣和維修策略矩陣。
圖60-4 風險分析——維修決策矩陣
首先,進行故障概率分析,得到概率矩陣;再進行故障后果分析得到后果矩陣;由此再構造出故障風險矩陣。按照設備分類和故障后果大小,確定不同的檢查方式和手段先進性,得到檢查矩陣;按照檢查結果,結合故障風險進行維修策略制定,由此得到維修策略矩陣。這個圖可以把企業RBI/RBM的管理思路和決策依據表達得很清楚,是非常好的表現方式,并且值得其他維修管理決策的表達方式來借鑒。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