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及事故案例分析》
楊文亮 辛巧娟 編著
下篇 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第四章 勞動保護、職業衛生與環境污染事故案例
案例8:磨邊粉塵致塵肺病傷害事故
1、事故經過
1999年5月17日,華東某制桶廠在進行鋼桶磨邊生產過程中,操作工鄧某咳嗽不止,呼吸困難,感覺胸痛,并咯出血。廠醫務室醫生見狀不好,急忙安排汽車將其送往醫院就診。經醫院檢查為塵肺病。
2、事故分析
事故發生后,市職業病檢定中心組織專家進行了調查,發現該廠在生產鍍鋅鋼桶的時候,因為桶身焊縫處有鍍鋅層不能進行直接電阻縫焊,縫焊前必須對鋼板焊縫處進行磨邊處理,將焊縫表面的鋅層磨掉。而磨邊采用的原理正是砂輪磨削的方法,鍍鋅鋼板表面的鋅在磨邊時,產生高溫蒸汽在空氣中進行了氧化和凝結,產生的鋅蒸汽在空氣中冷卻時,會凝結、氧化成氧化鋅固體微粒。其中還伴隨有磨邊砂輪消耗掉的砂粒及粘結劑煙塵等。當分散在氣體中的微粒為固體時,即稱為“粉塵”。
塵肺是由于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并在肺內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3、塵肺病的常見臨床表現
(1)咳嗽早期塵肺病人。咳嗽多不明顯,但隨著病程的進展,病人多合并慢性支氣管炎,晚期病人多合并肺部感染,均可使咳嗽明顯加重。咳嗽與季節、氣候等有關。
(2)咳痰。咳痰主要是呼吸系統對粉塵的不斷清除所引起的。一般咳痰量不多,多為灰色稀薄痰。如合關肺內感染及慢性支氣管炎,痰量則明顯增多,痰呈黃色黏稠狀或塊狀。常不易咳出。
(3)胸痛。塵肺病人常常感覺胸痛,胸痛和塵肺臨床表現多無相關或平行關系。部位不一,且常有變化,多為局限性。一般為隱痛,也可脹痛、針刺樣痛等。
(4)呼吸困難。隨肺組織纖維化程度的加重,有效呼吸面積減少,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呼吸困難也逐漸加重。合并癥的發生可明顯加重呼吸困難的程度和發展速度。
(5)咯血。較為少見,可由于呼吸道長期慢性炎癥引起黏膜血管損傷,痰中帶少量血絲;也可能由于大塊纖維化病灶的溶解破裂,損傷及血管而使血量增多。
(6)其他。除上述呼吸系統癥狀外,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癥狀,常見有消化功能減退。
4、預防措施
塵肺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關鍵在于防塵。防塵工作做好了,勞動環境中的粉塵濃度就會大幅度下降,達到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就基本上可以防止塵肺的發生。防塵的主要措施可歸納為“宣、革、水、密、風、護、管、查”幾個字,其意如下:
(1)宣。做好宣傳教育,使防法工作成為職工的自覺行動。
(2)革。生產工藝技術革新,是消除塵肺的根本措施。具體又包括改干式作業為濕式作業,盡量使用不含煙塵的原料,實現生產過程機械化、密閉化、自動化等。
(3)濕。濕式作業。
(4)密。把生產性粉塵的發生源密閉起來。
(5)風。利用通風達到除塵的目的。
(6)護。采取個人防護措施和增強體質。
(7)管。加強技術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塵制度。
(8)查。對接觸粉塵的職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對作業環境的粉塵濃度定期進行測定以及督促檢查。
案例9:非法傾倒油漆廢物致環境污染事故
華南某制桶廠負責人李某在完成一批鋼桶涂裝生產后,為了清理廢棄的油漆桶等廢物,擅自雇請兩名無資質車主轉運,3名司機隨意傾倒83.96噸危險廢物,雖說其行為未對土壤造成明顯污染,但李某博6人因此觸犯法律,被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污染環境罪一審判處10個月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李某、王某上訴后,省高級人民法院于近日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裁定,現一審判決已生效。
1、事故過程
2017年1月18日,某工廠負責人李某接到一批鋼桶涂裝生產項目。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棄的油漆桶、油漆渣、沾染油漆涂料的黃色膠帶等廢物,為清理上述廢物,李某擅自雇請陳某、王某兩名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質的車主,讓其二人安排車輛將上述廢物轉運到有垃圾堆放的地方傾倒。
接到運輸業務后,陳某、王某為賺取運費,分別安排司機陳某、董某和陳某駕駛車輛將油漆桶等廢物運走傾倒。從2017年3月至5月期間,被告人傾倒危險廢物共83.96噸。經鑒別,被傾倒的廢油漆渣屬于HW12類危險廢物,廢油漆桶屬于HW49類危險廢物,廢漆渣及廢油漆桶混合之物質亦屬于危險廢物。
案發后,李某、陳某、王某、陳某先后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陳某、董某被公安機關傳喚到案,6人均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
省二中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陳某、王某、陳某、董某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傾倒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其行為均已構成污染環境罪,應依法予以處罰。省二中院一審判處李某有期徒刑2年,并處罰金5萬元;撤銷李某所犯前罪中緩刑5年的緩刑部分,判處李某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1萬元,與前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1萬元;判處陳某、董某等10個月至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緩刑1年至2年不等,并處3000元至1萬元的罰金。
2、法規引申
我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案例10:廢料桶放射性污染事故
1、事故經過
華北某單位在改建廠房時,把來不急處理的13個裝有放射性銫137的廢料鋼桶,臨時放在院內一水泥池內,被揀廢品的本廠職工用汽車偷走,使其流失在社會上,造成30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照射。
某年9月30日,某市一家廢物收購站的職工李某在處理廢鐵桶時,遇一鋼桶密封太嚴,桶蓋打不開,就用錘子猛擊,桶蓋撬開后,李某當即感到惡心、眩暈。由于受到放射性傷害,該公司18人住院治療,此地居民被集中在某足球場中,進行放射性傷害檢查。
2、事故原因
可以看出,造成銫137放射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處置不當被盜,其他原因是處理不當被丟棄,從而而混入廢品中。同時,儲存和運輸過程的疏忽也是產生事故的原因。
3、防范措施
(1)放射防護的基本手段有三種:一是時間防護,接觸射線的時間與受照劑量成正比,所以操作時間越短越好;二是距離防護,受照劑量與離放射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所以人與放射源距離越遠越好;三是屏蔽防護,使用適當的屏蔽材料將射線吸收。
(2)使用單位要落實《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輻射使用單位應從設備檢查、人員管理、防丟防盜、防護標識、射線報警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對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3)使用單位要遵守與放射性監管有關的規章制度,增強法制觀念。加強對有關人員的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放射性防護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
(4)在放射源儲存和應用場所門外設置放射性標志,并附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大家要認識放射性標志并盡可能遠離放射源。
(5)居住在應用單位周圍的居民不要隨便檢拾廢舊桶,裝有放射源的鋼桶與其他普通鋼桶有時候是很難分辨出來的。
(6)建立健全各類規章制度,加強管理是杜絕此類事故的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