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要求下的包裝回收體系
文/唐艷菊
我簡單介紹一下我所在的單位,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我們協會這幾十年,1992年成立的,一直是專注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這個行業。剛才毛主任在,我們跟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包括環保部都是密切的去支持他們,配合相關主管部委的工作。我們下面的企業,整個再生資源行業是做資源從回收開始到分解、加工,到最后成產品,再到下面做細分的鋼鐵、紙、玻璃,是另外一個行業了,我們中間把廢棄的東西轉為資源的一個關鍵的環節。
之前看到主題是碳達峰、碳中和,我今天是來學習的,因為我們這個行業怎么樣去參與,怎么貢獻行業的力量,一直沒有頭緒,也沒有深入的去研究過。今天先跟大家說一下整個我們再生資源體系是什么樣的,后面也是提了幾個問題,想跟大家去請教一下。
這是剛才毛主任說了,四號文,我們全行業都在圍繞四號文去落實,去推進。十一條是說我們的,十一條是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第一句話,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我們協會從15年就開始推這個事情。我們感覺到整個從垃圾分類提出開始,后續一定會涉及到兩個行業在某些節點的協作。這是各地都在踐行的一種模式。
剩下幾個,一個就是生產者責任延伸,一個就是家電,還有回收的模式,線上線下結合,包括加強循環利用,我讀了十一條之后,都點到了,我個人理解它是從體系建設來抓,每句話說的都是怎么樣健全完善資源回收的體系,從體系的角度去講的,而不是前幾年打造基地,打造園區,打造回收站點,現在是說從體系建設上來提高它的資源回收利用率。
我們這兩年一直在跟大家去表達一個觀點,為什么要推兩網融合?因為可回收物回收的效率是垃圾減量的關鍵。生活垃圾分類終極目標是什么?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探討,是文明習慣行為的養成還是要垃圾減量,還是要垃圾減量為主。
可回收物我們也是跟蹤了很多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的情況,各個大類的組分,可回收物回收量,我說的35是從居民家里面出來,上門回收兩桶一袋,比較了一下小區其他的廚余,其他有害垃圾的量,可回收物的量能占到35%。因為大家數據不可得,把廚余垃圾加進來。可回收物妥善回收了,就能達到這個目標值。減量是關鍵,也不是我們提出,幾年前我們在想是不是去論證什么樣的一個體系是最經濟、最可持續的,現在各個地方企業自己也走出來了。全品類、全流程、可溯源的新型的回收處理體系,是符合管理要求的,也符合企業運營的實際情況。
什么是全品類、全流程、可溯源呢?全品類,可回收物大類可以分兩個性質,一個就是能賣出去的,你擺在那兒,一堆人會過來分撿,中國的垃圾分類體系是非常完善的,市場化的,沒有值錢的東西扔到填埋場去,都是被社會分解了,有這樣一些回收大軍在這里。但是現在出來的是低值可回收物,低值是相對的概念,當收益不足以覆蓋全鏈條成本的時候,就成低值了,典型的就像玻璃、混合塑料、紡織品。全品類就是讓一家企業全收,用他高值的經濟收益來彌補他低值的虧損。但是現在往往政府是分開的,再生資源高值那部分就社會化,誰能收誰就收走了,低值那部分找一些企業托底,而且還不給錢,這樣不可持續。全品類,一定要肥瘦通吃,高值低值都收,這樣才能讓企業自己去平衡這個成本。
全流程,就是全鏈條的從前端回收到中間的分揀、加工,直到分揀中心,都是一家企業,利用的就不要了,利用就是另外一個生產環節了。加運輸,全都是一個企業來做,改變原來這個環節大家不太熟悉這個行業的,這個環節是四到五個環節的主體在做,每個環節都要再交一次,所有的利潤成本,成本省不省要看企業運營的條件,但是收益絕對是已經破碎化了。這樣的話,全部的收益內部化,讓它的經濟效益是最大化的。
可溯源,可溯源是解決很多問題一個重要的抓手。就是剛才劉博士說的,為什么再生資源數據信息不可得,這么多散的點,最終數據從哪里來?而且全都是非企業主體,如果是一家企業,像虎哥或者規模化企業,政府讓他去建立平臺,他就必須把所有的數據給政府,否則他不能獲得購買服務,平臺就建起來了,方便管理。同時確認他的責任在哪里,也能說明你是區里出來多少,街道出來多少,是一個全流程的處理體系。
接下來我跟大家說一下為什么體系這么重要,今年陸續開始分節點的會出政策,商務部今年這個,是我們協會起草的,《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管理規范》,原來標準的名稱就叫《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建設管理規范》,綠色我們加了三年,這是跟著毛主任那邊學的。原來流通領域綠色只是在流通的商場的,我們在再生資源分揀加工中心這塊沒有加綠色。因為綠色工廠出現之后,原來分揀中心大量的被拆,就是因為它不合規,環保不合規,你剛才說的合規、環保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我們再生資源這個行業前幾年是高標準、高要求,根本就不符合這個。
我們特意強調了一下,修了三年,這個標準今年終于發布了。一出來社會反響特別大,關注分揀中心的合規性,一定要讓規范的企業沖到市場主體,去承擔相應的體系建設的任務,所以酒吧相應的標準強調了,也增加了生活源分類后回收物去承接的功能。就是把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完全打造成服務于城市固廢服務一個重要的節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也是我們做了三年的一個結果。
后面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各地方政府在推動全鏈條回收體系建設的一些舉措,我們最熟悉北京,我們跟蹤北京跟蹤了四五年的服務。北京市今年了一號文,題目就是加強本市可回收物體系建設的意見,我們張主任特別清楚,天天市里面都在想辦法貫徹這個文件,抓各區的體系建設。
從分類驛站開始到中轉站到分揀中心,北京市是我們所知的全國各個城市里面把分揀中心落實到土地供應里面唯一的一個城市,已經列到規劃里了,有16個分揀中心。我列舉了一下一號文的一些條款,關鍵字眼就是鼓勵規模化企業全鏈條運營,允許政府做特許經營,加強分揀中心相應設施的建設。上海走的比較早,全體系,每個區幾個主體企業做,也是一個企業做全程。南京我們去調研,也是投收運儲一體化,每個環節都要走政府購買服務,去招投標,不是招標內的企業不能做。
后面是前面幾個城市的一些政策上的引導,頂層設計,下面想跟大家分享幾個典型企業是怎么做的。
在北京有兩家企業很有名,就是行業內的,現在在做整個體系的,一個是華京源,也是我的一個兄弟單位,中國再生資源公司下屬的子公司,他傳統就是做末端分揀中心經營的,這四五年在前端做。現在在北京延慶區、通州區、豐臺區包括西城一部分都是華京源在做主體企業,建立了三級回收體系。從它社區的分類驛站開始布,然后到中轉站,到末端的分揀中心,全鏈條的在運營,而且高值低值都收。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這種模式,但是華京源面臨很多問題,企業已經提前支付了太多的成本。
這兩天圈里面都在傳虎哥,虎哥他這個老板原來做家電拆解的,會員都是十幾年的老會員。他是走垃圾分類這塊走得最超前的,現在做成一個明星企業,我們也是經常交流,虎哥說如果沒有政府購買服務,我虎哥踏不出去半步。只有政府購買服務的標的,我們才能出去,就是這樣的。政府要求企業做的已經不光是收再生資源那么簡單了,是要把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居民引導,所有的設施建設全都出來,沒有錢,沒有政府的補貼,企業自己很難可持續運營下去。
海淀物回是海淀區的國企,他現在的模式是只收低值。他原來末端有分揀中心的,現在他做物業經營的分揀中心,自己直接運營,就做低值大件。低值大件體系建起來以后,可以往上附加其他的可回收物了。但低值這兒是由區政府兜底,給他相應的財政補貼。
還有就是我們熟悉的愛分類,愛分類也是兩棲類企業了,現在在環衛里面也是做的非常優秀,非常好。這是我們供銷社系統內部的企業,我們協會是供銷社直屬的一級協會,我們下面所有的各區供銷社的企業都在做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的事情。浙江環強這家企業是在三四年前在區里面做全產業鏈的運營,運營的非常好,政府也是根據減量化來給他補貼。
時間關系,想說一下現在全體系構建的意義和關鍵節點的思考。
意義說過了,不再說了。關鍵是什么?首先是否企業具備再生資源運營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不是都給到你了,他能把再生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可能他實現不了盈虧平衡政府要看他是否具備這種能力。第二是政府這方面,你是否授予了特許經營的權限,如果他不是一個區域拿到一定規模的經營權的話,他是很難盈虧平衡的。還有就是你是否給他規范了外部的經營環境,如果不做到這一點,政府就要一直補這個企業。因為外地一直有游商存在,他根本就拿不到價值高的資源。第三從企業層面自身去考慮的,產業鏈中很多地方不應該自己直接經營的,要比較一下成本收益,有時候就要合作,怎么把現有的社會上的游商去整編它,怎么和各個品類的運營商去搭平臺,一家企業做不了全鏈條所有的事情,要進行整合。我們今天也在說虎哥這個事,政府出錢,政府什么事該出錢,什么事不該出錢,其實是特別基礎的一個課題研究。再生資源從五幾年開始,政府說全國要大力倡導回收,已經存在的一個行業,突然之間大家覺得要錢補才能干,政府過不來這個勁。我們要把它掰清楚,你讓我干的哪些事情是我原來本行業能干的,哪些事情是你附加給我的公共服務的職能,這是要厘清的。
最后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碳排放,剛才一開場聽唐總說完之后,那個環節時間短,大家不是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大家都對唐總的話題感興趣,但是時間太短,沒辦法深入交流。
我們再生資源行業從16年開始,碳交易試點的時候大家都在想怎么才能參與進去,冥冥中感覺我們是一個減碳減排的行業,應該所有人從我們這兒買。但是我們咨詢了幾個相關的機構,說你這個方法學、基準線都不明確,可能核算出來也不可以。這個事就擱置了,現在在這么一個大的政策的導向下,我們想重新再去啟動研究。第一個定論就是我們利用再生資源進行生產肯定是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2020年的回收量是3.7億噸,后面會有單位量減排,我來之前從其他資料上找的。第二個就是我們評價體系有待建立。是不是要靠國際的方法學,還是我們自己開發設計出來一套評價體系。第三個就是剛才劉博士說的,我自己也認識到,我們數據不健全,統計體系不健全。但是我覺得隨著新的體系的建立,我們統計體系這五年是能建立的,這五年我們可以把這個事情好好做一做。
最后分享一下,來之前也是臨時抱佛腳,說一下碳排放的效應,本身我兼著廢紙分會的負責人。我們之前研究過,一噸廢紙它的環境效益,能減少多少大氣污染,減少多少排放,能減少5.42噸的二氧化碳。包括廢塑料也是查到一些資料,有這樣一些減排的效益,這是之前跟蹤了幾個單位的職場,包括整個全過程生產的時候有些數據,我們專門請了一個高校老師研究過。
最后也是特別感謝這個平臺,也希望大家能夠多交流,我也想后續跟大家請教一些問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