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
小型巨人企業的領頭人
——記河南省漯河五金廠 王法嶺
在河南省,有一家被人們謄為“小型巨人企業”的金屬制桶廠——漯河市五金廠。這個廠的廠長兼黨支部書記王法嶺在當地也是一位叫得響的企業家,他是省優秀共產黨員、省人大代表、市勞動模范。
僅用了五年時間,從一個年產值10萬元、固定資產10多萬元的企業,發展到年產值上千萬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了不起的變化。而變化的原因除了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導外,企業領導的作用不容忽視。
1985年7月,王法嶺被任命為廠長。面對這個自1976年成立后即連年虧損,人心渙散的爛攤子。王法嶺堅信:只要努力堅持黨的正確路線,一切都可以改觀。
他深入職工群眾調查后,做出發揮職工主人翁責任,把企業興衰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的決定0 1986年3月, ‘一人牽頭,集體承包,全員擔保”的改革方案出臺了。現在已為全國各企業所熟知的這個承包方案,在當時是非常新鮮的。 《河南日報》用頭版頭條介紹了這項改革措施,并給予充分肯定。
改革方案實行后,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一個比干勁,比貢獻的局面很快在全廠形成。過去每班生產鋼桶85個,承包后每班250個,質量合格率100%。工資由過去每月30元增加到100多元。噴漆車間實行承包后,處處精打細算,每年節約原材料費用2.4萬元。供銷科的同志吃千辛萬苦,走千山萬水,想千方百計,說千言萬語,與國家幾家大鋼鐵基地建立了供應關系。使得該廠在市場疲軟的前兩年間,產品依然保持暢銷勢頭。
為使改革進一步深入,王法嶺又在“十二字”承包方案的基礎上在全廠實行了“雙保合同”制,即廠長代表廠行政領導班子,工會主席代表職工把“產值、任務、質量”等內容用合同形式確定下來,到年底兌現獎罰。為此,他帶頭交了3000元風險抵押金。
企業承包后,部分職工產生了錢多多干,錢少少于,無錢不干的“向錢看”思想。王法嶺想,光靠承包方案還不行,必須加強黨的建設,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并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體職工的思想覺悟。
他從加強黨支部的建設入手,堅持“三會一課”制度,黨的生活走上了民主化。提高了全體黨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了黨組織的戰斗力。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明顯改觀。
在加強黨的建設的同時,王法嶺不斷探索民主管理企業的新路子。一、建立黨、政、工、產、供、銷聯席會議制度。重大問題均由聯席會議討論決定,監督實施。二、建立“向廠長進言箱”,設立了“合理化建議獎”。職工共提合理化建議430條, 60%被采納,收到良好效果。三、定期召開廠長與職工民主對話會。保證廠重大決策人人心中有數,樹立了“廠興我有功,廠衰我有責”的企業精神。
企業生產經營走入正軌之后,深化管理內容,提高企業素質,增加企業后勁一直是王法嶺思考的問題。他認為要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建立健全一套規范的企業管理制度。針對職工大部分來自農村,現代企業意識差的狀況,他親自主持制定了共八章六十四條的生產管理《細則》,并用一個月的時間組織職工學習這些規章。在經營上,他除抓挖潛增效外,還在產品品種上下功夫。過去制桶剩下的邊角料作廢品處理,鋼材利用率僅為79%。現在用邊角料做彩色小五金件,使鋼材利用率提高到97%,每噸邊角料增值3000多元,每年增加效益50多萬元。為增強后勁,他適時提出進行技術改造,先后引進一條具有80年代先進水平的電腦自控制桶生產線和一條小金件生產線。
現在,該廠已是河南省一級企業,省雙文明單位。王法嶺的想法是,以現有基礎,再投資建兩個分廠,走橫向聯合之路,組建漯河市五金集團公司,大規模開發五金系列產品,使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