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附著力測試與標準簡介
文/楊柳
什么是附著力?
涂膜的附著力是指涂膜與被附著物體表面之間或涂膜各涂層之間,通過物理和化學作用相互粘結的能力。
附著力是檢測涂料品質好壞的一項重要的技術指標:附著力好的涂膜經久耐用,具備使用要求的性能;附著力差的涂膜容易起泡、龜裂、脫落等問題,影響正常使用。
廣義上講附著力可分為二類:主價力和次價力。化學鍵即為主價力,具有比次價力高得多的附著力。次價力基于以氫鍵為代表的弱得多的物理作用力。這些作用力在具有極性基團(如羧基)的基材上更常見,而在非極性表面如聚乙烯上則較少。
附著力的機理:
一、機械連接理論
這種附著的機理主要是針對界面不平整,含有孔、洞或裂隙的基材上的涂裝。當涂料涂于基材表面時,涂料能夠潤濕滲透進入這些縫隙,這樣等涂膜固化以后,這些進入縫隙的涂膜則能夠起到類似于釘子的作用,從而抓牢底材。
機械附著的機理在例如木材、噴砂處理、機械打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表現。
二、共價鍵理論
共價鍵理論是指在涂膜與底材接觸后,形成某些共價鍵,這類型的鏈接力是最牢固、最耐久的。形成的前提是要求在涂膜與底材中有相互契合的化學基團,這些基團在靠近后,能夠形成化學鍵。
例如某些有機硅烷對玻璃、金屬及有機礦石的附著力增強;再如某些底材帶有羥基、羧基與涂料中固化劑的鏈接等。
三、范德華力理論
范德華力是提供常規附著力的最常見的一種力。當涂膜與底材近距離接觸后,分子相互接近而產生吸引力。
這種吸引力是一種短程的相互作用,一般在0.3-0.5nm有較強的效果。另外,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變形性越大、越容易被極化,則作用力更強。
四、靜電理論
涂層和底材表面均有一定的電荷殘存散布,當涂料和底材近距離接觸時,這些電荷相互吸引可以促進涂膜的附著。
五、氫鍵理論
氫原子在與電負性大的原子(如O、N、F等)形成共價鍵時,電子偏向電負性大的原子,而使氫原子帶有正電。因此當涂料中含有類似-OH、-COOH等基團時,又在基材含有負電基團時,可能會形成氫鍵效應,從而提升涂膜的附著力。該類親水基團可能會影響涂膜的耐水性。
六、擴散理論
當涂膜涂布于底材上時,兩相親和的大分子可能通過擴散形成交錯,從而提升附著力。該種作用力只能發生在兩相親和的涂層和底材間,因此大多作用于層間附著,尤其是統一體系的兩涂層間的附著。
涂層對被涂物的保護在很大程度上受涂層(涂料)與基材之間的附著強度影響,而附著的強度大小不僅與基材的表面狀態、表面物質組成及材料本身的致密性有關,還與涂層中成膜物的收縮應力、表面張力、結晶性與極性官能團的體積大小等因素有關。涂膜與底材之間可以通過機械結合、物理吸附等形成氫鍵和化學鍵,互相擴散等作用結合在一起,這些作用所產生的附著力,決定了涂膜與底材之間的層間附著力。在涂料的涂裝中,參與附著力的機理是多樣的,往往含有多種作用力。
涂料行業廣義的附著力測試簡介:
(1)GB/T 1720-2020劃圈法附著力
樣板固定在測定儀上,為確保劃透涂膜,酌情添加砝碼,按順時針方向,以80-100r/min均勻搖動搖柄(或80-r/min電動法),以圓滾線劃痕,標準圓長7.5cm,取出樣板,評級。實驗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a)測定儀的針頭必須保持銳利,否則無法分清1、2級的分別,應在測定前先用手指觸摸感覺是否鋒利,或在測定若干塊試板后酌情更換。
(b)先試著刻劃幾圈,劃痕應剛好劃透涂膜,若未露底材,酌情添加砝碼;但不要加得過多,以免加大阻力,磨損針頭。
(c)評級時可以7級(最內層)開始評定,也可以1級(最外圈)評級,按順序檢查各部位的涂膜完整程度,例如,部位1涂膜完好,附著力最佳,定為1級;部位1涂膜壞損而部位2完好的,附著力次之定為2級。依據類推,7級附著力最差。通常要求比較好的底漆附著力應達到1級,面漆的附著力可在2級左右。
(2)劃格法測定附著力
劃格法附著力測試標準主要有GB/T 9286-2021/IDT,ISO 2409、ASTM D 3359。其測試方法和描述基本相同,只是對于附著力級別的說明次序剛好相反。ASTM D 3359是5B-OB級由好到壞,而ISO 2409是0-5為由好到壞。
根據涂層的厚度選用不同刀鋸的劃格器:
實驗工具是劃格測試器,它是具有6個切割面的多刀片切割器,切刀間隙1mm、2mm和3mm(刀頭可以更換)。將試樣涂于樣板上,干燥16小時后,用劃格器平行拉動3-4cm,有六道切痕,應切穿涂膜至底材;然后用同樣的方法與前者垂直,切痕同樣六道;這樣形成許多小方格。對于軟底材,用軟毛刷沿網格圖形成每一條對角線,輕輕向前和后各掃幾次,即可評定等級;而對于硬質底材,先清掃,之后貼上膠帶(一般使用3M膠帶),且要保證膠帶與實驗區全面接觸,可以用手指來回摩擦使之接觸良好,然后迅速拉開,使用目視或者放大鏡對照標準與說明附圖進行對比定級。其分級的標準描述為:
* 本方法不適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層。
(3)拉開法附著力
拉開法附著力是指在規定的速率下,在試樣的膠結面上施加垂直、均勻的拉力,以測定涂層或涂層與底材間的附著破壞時所需的力,以MPa表示。此方法不僅可檢驗涂層與底材的粘接程度,也可檢測涂層之間的層間附著力;考察涂料的配套性是否合理,全面評價涂層的整體附著效果。拉開法測試的相關標準有GB/T 5210-2006/IDT,ISO4624:2004、ASTM D-4514等。
其中ASTM D-4514為便攜式拉開法,一般為現場檢測使用,為單側拉拔,試驗數據比GB/T 5210較小。
GB/T 5210為實驗室使用,有樣板對接、試柱對接、單側拉拔3種方式,大量試驗數據表面當樣板厚度在10mm以上,單側與樣板對接結果差異較小。
拉開法附著力測試示意圖:
三種檢測方法各有優缺點,具體可參考以下表格:
劃圈法、劃格法均屬于間接測定法,測試結果以分級表示。由于主要依靠人眼判別,切割過程中準確度相當不容易掌握好,存在個體經驗差異從而造成誤差。但是操作簡單快捷,被廣泛應用。
拉開法適用于較厚涂層,單涂層和多涂層體系,測定涂層之間的附著力時,可優先選用該方法。拉開法屬于直接測定法,能用數值表示涂層附著力,可用于研究涂料配方是否合理及全面評價涂層整體附著效果。此法較為復雜,且須等膠黏劑完全固化后才能進行試驗,試驗時間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