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的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
從設備的磨損規律得知,正常磨損期越長,設備的使用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說,要使設備在使用期的使用效果最佳,就必須使正常磨損期等于設備的自然壽命。由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基本概念,就是設備在投入生產使用以后,希望它在使用期的可利用時間越多越好。設備使用效果的時間可利用率的高低,是由設備停機檢修時間決定。設備的停機檢修時間越多,可工作的時間就越少,時間可利用率就越低;反之,時間可利用率就越高。我們的理想是,要求設備的時間可利率為百分之百。要達到這一目標,涉及各方面的因素,就設備自身而言,除構成期的質量(包括性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結構的合理性,選材的先進性、合理性,加工、制造的質量保證程度,等等)是基礎條件外,使用期的正確、合理使用,精心維護保養,認真地管理,是延長設備壽命的客觀要求,是充分發揮設備效能,提高時間可利用率的基本條件。實際工作中的無數事例表明,相同型號、同一制造廠在同期投入生產使用的設備,在同一環境條件下工作,由于使用和維護保養條件的優劣,使用效果懸殊很大。這種情況不僅在兩臺設備之間,即使在同一臺設備,會因不同的操作使用人員之使用、維護保養水平的差異,使用效果也不相同。例如有一工廠的鋼桶縫焊機,雖已使用了二十年,卻未進行過大、中修理,小修理次數也不多,故障停機次數很少,設備仍保持應有精度和性能,外觀猶新。操作使用這臺設備的,是一位具有高度責任心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老工人,他的經驗就是正合理地使用,精心地維護保養,切實做到“愛護設備就象戰士愛護武器一樣”。這樣的事例,在很多企業都有。由此說明,加強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保養,可以在節省費用的前提下,大大壓縮設備的檢修停機時間,提高時間可利用率。因此,設備使用期管理工作的重點,應放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保養上。
一、正確使用設備
做到設備合理使用的基本條件是:按企業產品生產的工藝特點和實際需要配備設備,使其配套成龍,布局合理、協調;依據設備的性能、承荷能力和技術特性,安排設備的生產任務;選擇配備合格的操作者;制訂并執行使用和維護保養設備的法規,包括一系列規章、制度,保證操作者按設備的有關技術資料使用和維護設備;具有保證設備充分發揮效能的客觀環境,包括必要的防護措施和防潮、防腐、防塵、防震措施等;建立和執行使用設備的各項責任制度。使用設備的管理,就是依據這些基本條件,對設備從與供方簽訂合同起,直至退出生產為止,通過計劃、組織、教育、監督以及一系列措施,達到減少磨損,保持設備應有的精度、技術性能和生產效率,延長使用壽命,使設備經常處于良好技術狀態,獲得最佳經濟效果。
(一)合理配備設備
生產部門合理配備設備是正確、合理使用設備,充分發揮效能、提高使用效果的前提。合理配備,就是企業應根據生產能力、生產性質和企業發展方向,按產品工藝技術要求的實際需要配備和選擇設備。在配備和選擇設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考慮主要生產設備、輔助生產設備的成套性。不然,就會產生設備之間不相適應,造成生產安排不協調,影響正常生產進行。
(2)設備的配備,在性能上和經濟效率上應相互協調,并隨著產品結構的改變,品種、數量和技術要求的變化,以及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各類設備的配備比例也應隨之調整,使其適應。
(3)在配備設備過程中,切忌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一個企業內,在全面規劃、平衡和落實各單位設備能力時,要以發揮設備的最大作用和最高利用效果為出發點,盡可能做到集中而不分散。
(4)有的專用設備,如果能利用現有設備進行改進、改裝或通過某項工模夾具的革新來解決,就不要購置專用的設備。
(5)在配備設備中,要注意提高設備工藝加工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以滿足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期短的產品。
(二)新設備的使用
新設備的使用,要著重抓好以下主要環節:
1、操作工的選擇和培訓
應根據設備的技術性能和結構復雜程度,擇優挑選責任心強、具有相應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的、能刻苦鉆研技術業務的技術工人進行培訓、學習。現在,電子計算機控制設備、多功能的高效設備、程控自動化設備日趨增多,這些設備技術先進,結構復雜,對操作使用要求高。操作者不具備一定文化和專業技術基礎知識是難以掌握和操作的,使用不當不僅發揮不了設備應有的效能,甚至會把設備損壞。在選擇操作工人時,必須經過:
(1)文化知識和智力選擇。
(2)專業知識學習、考核。
(3)操作使用技能培訓。
只有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學習、培訓,并經過全部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證,才能成為一名符合要求的設備操作者。
2、擬訂操作規程和保養細則
應根據設備說明書上所規定的技術要求性能、結構特點、操作使用規范、調整措施等,組織擬訂安全操作規程,同時向操作人員提出操作使用要求的規范,并組織學習,使他們能掌握、熟知操作使用設備的具體要求和有關規定。在操作規程和保養細則中,要具體規定設備的使用范圍、要求、方法、操作和保養的要求,以及其他注意事項。
在擬訂安全操作規程的同時,要擬訂保養細則。設備保養細則的內容,包括外部保養和傳動系統、安全裝置、潤滑系統、操縱系統、液壓系統、電氣控制計量儀表等等各項保養規定和具體要求,并明確規定保養時間。
3、明確崗位職責
對單人使用的設備,在明確操作人員后,必須明確其職責;兩人以上同時使用或單人操作有兩、三班制生產的設備,應明確班組長負責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
(三)設備的正常使用過程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管理應與生產管理、工藝管理和操作技術管理密切結合起來,才能管好、用好。在使用過程中,要求:
1、按設備技術性能合理地安排生產任務
生產者應依據設備的性能、技術條件、加工范圍、載荷能力等合理安排生產任務。不能超負荷、超范圍使用設備;不能片面追求產量而拼設備,該修的不修或擠占設備保養時間。要避免“大馬拉小車”,造成設備、能源的浪費。
2、加強工藝管理
設備完好與否,是工藝管理和操作過硬的先決條件。然而工藝的合理性又直接影響設備的狀態。從一些企業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資料表明,由于工藝的不合理,因動載荷加大,磨損速度加快,磨損量增加,使設備的修理周期縮短了三分之二。
3、正確、合理地使用設備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工人要根據設備的有關技術文件、資料上規定的操作使用程序和設備的特性、技術要求、性能,正確、合理使用設備。為了保證設備得到正確、合理使用,要定期組織操作工學習操作技術理論知識和進行基本功訓練;定期組織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考核。通過這一系列措施,使他們達到“四個過硬”:在設備上過硬——熟悉設備性能、結構、原理,會維護保養,會檢查和排除一般性故障;在操作上過硬——動作熟練、準確,協調動作好;在質量上過硬——懂工藝流程,加工產品符合規定質量要求;在復雜情況面前過硬——具有一定的安全和防范知識,能判斷、預防和處理事故,防止事故擴大造成更大的損失。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操作工必須做到“三好”(即:管理、用好、維護保養好)、“五不要”(即:不要開著機器離開工作崗位,必須離開時,應停車并切斷電源;不要違反操作規程,嚴格按使用要求和規范操作使用設備,不準腳踏設備和用腳踢電器開關、操作手柄;不要超負荷、超加工范圍使用設備,必要時應事先報告并經有關方面同意后可使用;不要帶“病”運轉,發現故障隱患,應及時停車檢查,直到查明原因、排除隱患后才能繼續使用;不要在機器上放置工件、材料、工具、量具等,嚴禁敲打設備導軌等部位),使設備經常保持整齊、清潔、潤滑、安全。
4、嚴格執行定人、定機制度
在設備事故原因分析中,“操作不熟練”往往是由于操作工對該設備性能、操作要求、技術規范不熟悉所致。因此,操作工臺因工作需要調換使用其他型號、類別的設備時,應先熟悉新崗位所操作的設備性能、結構、原理和操作規范、使用要求,經考試合格后才能操作。為了適應“一專多能”和組織生產的需要,在定人定機時,可允許操作工同時申請操作幾種不同類別和型號的設備,但應全部考核合格才能操作使用這些設備。
5、配備從事檢查、督促設備使用的設備檢查員和維護工
為了及時檢查、督促設備正確、合理使用和設備使用維護保養等有關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企業應設立專職“設備檢查員”,負責擬訂設備操作規程、保養細則,檢查、督促操作工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保養細則操作、保養設備;負責解決設備保養、故障排除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負責設備故障的統計、分析和有關資料的積累,研究常見故障、多發性故障的解決措施;負責設備使用期內信息的儲存、傳遞和反饋。設備檢查員應經常巡回于各設備使用部門,及時了解、檢查設備使用、維護保養情況,發現事故隱患,及時通知停機,并負責督促直至排除。
設備維護工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檢查、督促分管區域內的設備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協助設備檢查員對操作工進行有關設備使用、維護保養技術的考核,幫助操作工掌握機器性能、結構和原理;排除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故障,保證設備正常使用。維護工要經常巡回于各設備,做到勤問、勤聽、勤看、勤檢查。
6、創造必要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
設備對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有一定的要求,例如,一般設備要求工作環境清潔,不受腐蝕性、有害物質的浸蝕,安裝必要的防護、防腐、防潮、保暖、降溫等裝置,配備必要的測量、控制和安全警報裝置的儀器儀表。如果設備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不符合要求,甚至很惡劣,不僅影響產品質量,損傷設備,對職工健康也有害無益,從而影響操作工情緒。
7、建立、建全必要的規章制度
針對設備的不同特點和技術要求,制訂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辦法,并組織學習,保證貫徹執行,這是使設備得到合理使用的基本條件。規章制度主要包括:
(1)設備操作使用責任制。
(2)設備操作規程和保養細則。
(3)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4)設備維護修理專業人員的巡回檢查制度。
(5)設備交接班制度。
二、設備的維護保養
在日常工作中,設備的日常維護,是指對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各部件、零件相互摩擦,而產生的技術狀態變化,進行經常的檢查、調整和處理。這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由操作工和維修工共同負責。設備的維護保養,是指操作工和維修工,根據設備的技術資料和有關設備的啟動、潤滑、調整、防腐、防護等要求和保養細則,對在使用或閑置過程中的設備所進行的一系列作業,它是設備自身運動的客觀要求。
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包括:日常維護保養、設備的潤滑和定期加油換油、預防性試驗、定期校正精度、設備的防腐和一級保養等。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簡稱例保,是指操作工每天在設備使用前、使用過程中和使用后必須進行的工作。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是減少磨損,使設備經常處于良好技術狀態的基礎工作。日常維護保養的基本要求是:操作者應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設備,經常觀察設備運轉情況,并在班前、班后填寫記錄;應保持設備完整,附件整齊,安全防護裝置齊全,線路、管道完整無損;要經常擦拭設備的各個部件,保持油垢、無漏油,運轉靈活;應按正常運轉的需要,及時注油、換油,并保持油路暢通;經常檢查安全防護裝置是否完備可靠,保證設備安全運行。
通過設備維護保養,達到“整齊、清潔、安全、潤滑”。整齊: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齊、合理,安全防護裝置齊全,線路、管道完整,零部件無缺損。清潔:設備內外清潔,無灰塵,無黑污銹蝕;各運動件無油污,無拉毛、碰傷、劃痕;各部位不漏水、漏氣、漏油;切屑、垃圾清掃干凈。潤滑:按設備各部位潤滑要求,按時加油、換油,油質符合要求;油壺、油槍、油杯齊全,油氈、油線清潔,油標醒目,油路暢通。安全:要求嚴格實行定人、定機、定崗位職責和交接班制度;操作工應熟悉設備性能、結構和原理,遵守操作規程,正確、合理地使用,精心地維護保養;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可靠,受壓容器按規定時間進行預防性試驗,保證安全、可靠;控制系統工作正常,接地良好,電力傳導電纜按規定時間、要求進預防性試驗,保證傳輸安全、正常,無事故隱患。
在日常維護保養中,只有“嚴”字當頭,正確、合理使用,精心地維護保養,認真管理,切實加強使用前、使用過程中和使用后的檢查,及時地、認真地、高質量地消除隱患,排除故障。要做好使用運行情況記錄,保證原始資料、憑證的正確性和完整性。要求操作工能針對設備存在的常見故障,提出改善性建議,并與維修工一起,采取相應措施,改善設備的技術狀況,減少故障發生頻率和杜絕事故發生,達到維護保養的目的。因此,要求設備操作工:
1、在開機前
檢查電源及電氣控制開關、旋扭等是否安全、可靠;各操縱機構、傳動部位、擋塊、限位開關等位置是否正常、靈活;各運轉滑動部位潤滑是否良好,油杯、油孔、油氈、油線等處是否油量充足;檢查油箱油位和濾油器是否清潔。在確認一切正常后,才能開機試運轉。在啟動和試運轉時,要檢查各部位工作情況,有無異常現象和聲響。檢查結束后,要作好記錄。
2、在使用過程中
(1)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設備。不要違章操作。
(2)設備上不要放置工、量、夾、刃具和工件、原材料等。確保活動導軌面和導軌面接合處無切屑、塵灰,無油污、銹跡,無拉毛、劃痕,研傷、撞傷等現象。
(3)應隨時注意觀察各部件運轉情況和儀器儀表指示是否準確、靈敏,聲響是否正常,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機檢查,直到查明原因、排除為止。
(4)設備運轉時,操作工應集中精力,不要邊操作邊交談,更不能開著機器離開崗位。
(5)設備發生故障后,自己不能排除的應立即與維修工聯系;在排除故障時,不要離開工作崗位,應與維修工一起工作,并提供故障的發生、發展情況,共同作好故障排除記錄。
3、當班工作結束后
無論加工完成與否,都應進行認真擦拭,全面保養,要求達到:
(1)設備內外清潔,無銹跡,工作場地清潔、整齊,地面無油污、垃圾;加工件存放整齊。
(2)各傳動系統工作正常;所有操作手柄靈活、可靠。
(3)潤滑裝置齊全,保管妥善、清潔。
(4)安全防護裝置完整、可靠,內外清潔。
(5)設備附件齊全,保管妥善、清潔。
(6)工具箱內量、夾、工、刃具等存放整齊、合理、清潔,并嚴格按要求保管,保證量具準確、精密、可靠。
(7)設備上的全部儀器、儀表和安全裝置完整無損,靈敏、可靠,指示準確;各傳輸管接口處無泄漏現象。
(8)保養后,各操縱手柄等應置于非工作狀態位置,電氣控制開關、旋扭等回復至“0”位,切斷電源。
(9)認真填寫維護保養記錄和交接班記錄。
(10)保養工作未完成時,不得離開工作崗位;保養不合要求,接班人員提出異議時,應虛心接受并及時改進。
為了保證設備操作工進行日常維護保養,規定每班工作結束前和節、假日放假前的一定時間內,要求操作工進行設備保養。對連續作業不能停機保養的設備,操作工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擦拭、檢查、保養,完成保養細則中規定工作內容并達到要求。
三、設備的三級保養制
設備的“三級保養制”是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實行群眾管理,搞好設備維護保養的有效辦法。
(一)“三級保養制”的內容
1、日常維護保養:班前班后由操作工認真檢查設備,擦拭各個部位和加注潤滑油,使設備經常保持整齊、清潔、潤滑、安全。班中設備發生故障,及時給予排除,并認真做好交接班記錄。
2、一級保養:以操作工為主,維修工輔導,按計劃對設備進行局部拆卸和檢查、清洗規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換或清洗油線、油氈、濾油器,調整設備各部位配合間隙,緊固設備各個部位。
3、三級保養:以維修工為主,列入設備的檢修計劃,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和修理,更換或修復磨損件,清洗、換油,檢查修理電氣部分,局部恢復精度,滿足加工零件的最低要求。
(二)“三好”“四會”的內容
實行“三級保養制”,必須使操作工對設備做到“三好”“四會”的要求:
1、“三好”的內容:
(1)管好:自覺遵守定人定機制度,憑操作證使用設備,不亂用別人的設備,管好工具、附件,不丟失損壞,放置整齊,安全防護裝置齊全好用,線路、管道完整。
(2)用好:設備不帶病運轉,不超負荷使用,不大機小用、精機粗用。遵守操作規程和維護保養規程。細心愛護設備,防止事故發生。
(3)修好:按計劃檢修時間,停機修理,積極配合維修工,參加設備的二級保養工作和大、中修理后完工驗收試車工作。
2、“四會”的內容
(1)會使用:熟悉設備結構,掌握設備的技術性能和操作方法,懂得加工工藝,正確使用設備。
(2)會保養:正確地按潤滑圖表規定加油、換油,保持油路暢通,油線、油氈、濾油器清潔,認真清掃,保持設備內外清潔,無油垢、無臟物、漆見本色鐵見光。按規定進行一級保養工作。
(3)會檢查:了解設備精度標準,會檢查與加工工藝有關的精度檢驗項目,并能進行適當調整。會檢查安全防護和保險裝置。
(4)會排除故障:能通過不下常的聲音、溫度和運轉情況,發現設備的異常狀況,并能判斷異常狀況的部位和原因,及時采取措施,排除故障。發生事故,參加分析,明確事故原因,吸取教訓,做出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