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走進工廠,首先就看到了一面掛滿作業指導書的墻!
文/楊柳
01、一面作業指導書墻
“今日的調研任務是作業指導書、工時、研發工裝、設計驗證報告。這些調研完,相當于轉產前的調研任務就結束了,結束之后我們慶祝下,然后進行下個階段的調研,可好?”我征求大家意見。
“這個很好,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調研才好,我喜歡在飯桌上調研。”生產經理開心地說道。
“你趕緊醒醒酒吧,小心我卡著不檢驗,讓你交不了貨。”質量經理白了他一眼。
“先從作業指導書開始吧,作業指導書是工藝部的分內之事吧?”我問工藝經理。工藝經理知道接下來他是主角了,很是緊張。
“作業指導書絕對是工藝部的分內之事,有什么問題盡管問,我一定積極配合。”工藝經理認真地說道。
姜還是老的辣,這種方式是應對審核的好辦法,問什么就答什么,不問就不答,不多說,多說了會露餡,他肯定也是經歷的審核多了,才形成這種套路的。
“這樣,你們和我一道去生產線上走一圈吧,看看作業指導書在生產線上的真實執行狀況,作業指導書顧名思義就是給作業員的操作規范,那么操作員工一定要能夠懂得這份文件,你我在辦公室里面紙上談兵是看不出來的。” 我率先走出辦公室。
“好,我們正好也看看作業指導書到底能不能指導生產。”質量經理突然發現自己說漏了嘴。
這些經理們真是好的介紹專家,他們把我帶入了環境比較好的總裝車間,總裝車間一直有人在打掃,地面還很干凈,生產線上還有一些機械手臂在自動化裝配,這一切看起來似乎很“高大上”,客戶來參觀肯定是一片贊譽的,可是我這種愛深入思考好幾層的人,一定要看到事務的本質才放心。
我們停在了榔頭敲的工位上,我說道:“就不看這個榔頭敲的作業指導書了,這個反映到體系上的各種問題都已經浮現出來,前面已經講過了。”
“那我們往這邊看。”
順著工藝經理指引的方向,我看到了一面作業指導書墻,注意是墻,墻。我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展示作業指導書的方式,不可思議。
“為什么你們要把這一整面墻貼滿作業指導書?難道這些員工查看作業指導書還要跑那么遠?不浪費工時效率嗎?”我好奇地問道。
“我怎么沒有意識到生產部的效率又被浪費了呢,領導,我記下了,回頭把工時浪費轉嫁給工藝部。”生產經理開心地說,有人撐腰就是不一樣啊。
“我來解釋下,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是我們的本地員工,這些老員工已經在這里工作十幾年了,作業指導書上面的內容已經了然于心,甚至沒有作業指導書,他們都能做的。”工藝經理這么解釋。
“好,那么你怎么解釋‘作業指導書上沒有榔頭敲,而老師傅實際在榔頭敲’?難道這些作業指導書是用來裝樣子的?應對外行審核員的嗎?”我生氣地質問他。
工藝經理啞口無言了。
02、作業指導書墻反映的問題
“搞一個作業指導書墻肯定是不對的,我們可以推出以下結論。"
1)作業指導書沒有和工位掛鉤
作業指導書比較粗糙,因為你們不是按照工位來寫作業指導書的,是一整個產品寫一份作業指導書,就是根據產品BOM 來寫,BOM 上是個組件,就把圖紙上的組裝圖截個圖放在作業指導書上,BOM 中是單獨的零件,就寫個零件成型參數,你們根本沒有基于生產線的實際來編制作業指導書。"
"而操作員工是站在一個一個工位前的,他們天然想要看到的是這個工位用的什么物料,這些物料是怎么組裝的,而這個不按照工位編寫的作業指導書會在操作員工所在的工位上展示其他工位的裝配,這樣會導致混亂,故干脆不掛在操作員工的工位上,直接搞成一面作業指導書墻,沒有工位之分,就不會存在‘作業指導書內容和工位不符合’的抱怨了,你現在就去看看是不是這樣。”我看向生產經理。
“還真是這樣,我以前一直是閉著眼睛在作業指導書簽字,從來沒有發現作業指導書竟然沒有和工位掛鉤,你真是明察秋毫。”生產經理看來也就這次仔細地看了作業指導書。
2)ERP中未維護物料所在的工位
“第二,從沒有工位倒推到你們現在所謂的ERP 成本中心,在ERP中你們不維護物料所在的工位,沒有設定工位編碼,故也不能在生產線上把實際的工位編碼牌子插在工位上,我知道你想說,‘我們是延續了集團其他公司的非標方式的,我們就是照搬照抄’,可這樣是不對的。
非標公司連個生產線都沒有,員工圍繞一個固定的產品基架,上下其手把產品裝起來,自始至終產品都沒有移動,只是操作員工在移動,天然就沒有必要分工位,等非標廠也有生產線了,你看他們要不要分工位,你一定會看到這一天的。你們就是抄作業也只抄了個皮毛。”
我看向生產經理,“這個還不能怪你,當時在ERP中不分工位,一定是工藝部想要偷懶,因為分了工位,工藝部的工作量就增大了,要按工位編制作業指導書,要按工位維護成本中心,要按工位設置工位物料;不按照工位做,工作量一下子就減少了,這個很隱蔽的問題被我發現了。”
“工藝部給生產部設定方法,你就這樣坑我?”生產經理問工藝經理。
“就算我這樣設定了,那對你到底造成了什么不好的影響嗎?”工藝經理的回懟很有殺傷力。
生產經理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反駁。
“導致的后果之一就是生產物料的配送都堆積在線頭,因為ERP中的成本中心是以產品名稱為維度的,倉庫只曉得這物料是送到這個生產線的,但是不知道送到生產線的哪個工位,生產線上是不是物料經常堆積如山,生產線上的最后一個操作員工還要跑50米到線頭拿物料?生產部要不要把這個工時浪費轉嫁給工藝部?”我不是離間他們,而是看不得生產經理長期承受不該承受的異常,該撥亂反正了。
“好好,我的小本本記著這一票的工時浪費要轉嫁給工藝部呢,哈哈。將來上數字化了,我一定要讓實施商和工藝部把工位分好。”生產經理一如既往地開心。
3)作業指導書無法指導操作員工
“第三,它根本就無法指導操作員工,老員工不說,新員工開始工作,對工作內容是很不熟悉的,需要時刻翻看作業指導書,新員工上崗前,你們有沒有培訓新員工?”我問生產經理。
“唉,一般新員工是直接上崗的,跟著老員工做幾次也就會了,現在看來是遠遠不夠的。”
“新員工第一次做的時候都不按照作業指導書來操作,僅僅是老帶新,不出問題才怪。作業指導書和操作員工天各一方,這面作業指導書墻豎在那里,新員工走到墻邊,從所有工位作業指導書中找到他所在工位的作業指導書,是要花時間的,這個工時還是浪費了的。
所以到最后,干脆就再也沒有人看作業指導書了,新老員工都不看,集團的審核員看到有一堵作業指導書墻也就相信是沒有問題的。”
“長此以往,作業指導書就變成工藝部一個部門的獨唱,內循環,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反正也沒有人監督,生產部和質量部都是閉著眼睛簽字,完全忘了作業指導書的初衷是指導操作員工的。”我問工藝經理。
這個時候工藝經理面上已經掛不住了,額頭上冒出了汗珠,他極力想要維護的幾十年的專家名號就這樣斷送在我手里了嗎?我想勸說他不要再裝了,裝了難受,我是來幫你們的,就不能敞開心扉痛快地聊嗎?
圖片
4)質量人員沒有基于作業指導書作巡檢
“第四,連操作員工都不愿意看的作業指導書,你更別指望質量人員來看了,前面已經明確地講過,作業指導書的每一個步驟都要進行制程失效模式分析,分析完成后要生成質量部的制程控制計劃,制程控制計劃再生成巡檢計劃,這么一步一步來做的,作業指導書這一環斷了,后面的所有環節就都斷了,工藝是生產技術的萬惡之源,源頭沒有了,質量部就像個無頭蒼蠅, 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了。”
“老大,你可不能把質量部比喻成無頭蒼蠅,這幾天質量部的頭已經長出來了,就是工藝部不給我輸入源,我后續也會問他們要的,他們不給我,我就像蒼蠅一樣天天圍著他們轉。”質量經理表決心倒是厲害的。
“只是現在,你確實沒有基于這個作業指導書來開展每個工位的巡檢,你自身沒有意識,像集團其他非標廠一樣只管開頭和結束,還有工藝部沒有分工位也導致質量人員不知道管控點落在哪個工位。指望你們有研發部、工藝部一樣的技術能力區分出管控點落在哪個工位是太為難你們了。”
“確實是這樣,因為沒有按照工位編寫作業指導書,工藝部是會偷懶的,他們可能會想:反正質量部在最后一個工位要檢測,正好把工藝部要的管控點放在產品作業指導書的最后一頁”,質量經理翻起了作業指導書,看著他哆哆嗦嗦地翻看,我相信他也是第一次查看作業指導書。
“領導,你看,他們果然把所有的管控要點寫在了最后一頁。”質量經理眉飛色舞地指給我看。
果然,工業邏輯不會說謊,我心里想,“把工業邏輯和人性的弱點結合起來思考問題,需要管理者永遠謹記:普通人永遠只會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能以利他之心做事的人真的是太少了,社會浮躁,就算以利他之心來做事,也會被懷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你怎么看?”我問工藝經理。
“領導,你能在短時間內根據現場情況分析出工藝部內部深刻的不作為, 我是佩服的。”
“老兄,工藝是生產技術的源頭,你要知道,后面一旦開展數字化項目,你的責任是最重大的,數字化生產的每個參數都要你盡心盡力地確保正確,來不得半點兒差錯的,因為數字化設備就是數據的搬運工,工藝部給一個錯誤的設備或者是不完善的信息,它也接受這個信息,最終輸出的產品也是錯的,是真正的一步錯步步錯。”我苦口婆心地和他說,不知他有沒有聽進去。
“好了,各位,已經沒有必要看下去了,要看到的只會比這個更不可思議,關于操作員工到底清不清楚作業指導書的關鍵要點,不用說肯定是不清楚的,周二我就去現場問過了,你們應該汗顏哦。”
03、作業指導書怎樣寫
午休時,我都在想,這家工廠的作業指導書寫成這樣,到底是各級管理層迷之自信,還是無知者無畏呢?
我再次堅定我的看法,第三方審核機構是絕無可能審核出作業指導書的這么多問題的,他們只會拿個小本本,看到這個地方有作業指導書,就在小本本上打個鉤,就是在走過場。
國家定的標準具有普適性,覆蓋到各行各業,可能導致審核要求寬泛,這種情況下,第三方審核機構來審核,大家都皆大歡喜。這個企業在執行中又采用了非標產品的做事方式,再加上本地人的思維方式,就導致了這個扭曲的結果。
下午的調研按時開始了。“大家打起精神來,我先問幾個問題提神去困, 然后再向大家介紹作業指導書。”
“在產品開發周期內,你什么時候做第一次的作業指導書?”我問工藝經理。
“我們公司,通常在釋放量產的節點檢查是否有作業指導書這個交付物,但不會檢查得很細。”工藝經理解釋道。
“你不要說就是拿個小本本,看到有作業指導書就打個鉤吧,都不看里面的細節?”我懷疑地看著他。
“基本就是這樣的,不會有人沉入下去仔細看的,愿意打個鉤而且還是自己去打鉤,都已經不容易了。”研發經理補了一刀,看來研發經理對于這種方式深惡痛絕。只是我認為,事情沒有燒到自己身上,總是可以隔岸觀火的, 當你一個手指頭指向別人的時候,其實三個手指頭是指向自己的。
工藝經理額頭上的“川”字更深了,被人當著集團大佬的面揭了短,總是不好受的。
“按照正確的工業邏輯,研發工程師應該給工藝工程師提供研發階段的組裝關系圖,這樣工藝工程師才可以獲得輸入源,再結合研發組裝做樣機,培訓工藝人員制作樣機。在這兩個條件下,工藝人員才可以做出正確的樣機作業指導書,自己熟練后,才有資格培訓生產操作員工進行樣機制作。”
這回,輪到研發經理皺眉了,工藝經理額頭上的“川”字淺了,生產經理仍然咧著嘴樂呵呵的,純真的質量經理笑看風云。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中, 每個人都不能獨善其身,都被無形的大網裹挾著。
“研發部可是從來沒有給工藝部任何輸入啊,別說提供組裝關系圖了,他們制作樣機都是偷偷摸摸的,搞得很神秘,工藝部想要學習樣機制作, 還要積極主動地聯系他們才可以,工藝部不說,研發部是絕對忘了工藝部的存在的,所謂的早期介入,工藝部想介入,他們也攔著呢,更別說同步工程了。”工藝經理貌似又扳回了一局。
我制止了一觸即發的撕扯大戰,“不要扯遠了,我還是說下樣機作業指導書到底怎么做。說實話,樣機作業指導書就是簡化版的量產作業指導書, 重點是做出來樣機,量產作業指導書的重點是指導員工如何高效、高質量地做出產品,甚至還要作為數字化作業指導書的輸入源,這是后話。我就介紹量產作業指導書的要點,這個掌握了,樣機作業指導書也就融會貫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