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和市場,制桶企業是變還是不變?
在企業的運營中,需要經常審視企業戰略,來確定企業發展中長期發展目標。在企業戰略的思考過程中,我非常認可運用《易經》中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論述。這個論述的深刻含義,當下,未必所有企業都能充分認識,并能有效地運用其包含的深刻道理。
這里的“窮”應該是黔驢技窮的意思,應該有‘不變而帶來的前途末路之意’。如果企業死水一潭,什么也不變,那么企業必定會進入“窮”的狀態。換句話說,如果企業經常不斷地予以變革,發展的道路通暢,那么就不會出現“窮”的情形。
這句話的后半段不用解釋,容易理解。
那么企業應該變什么呢?
首要的是人需要不斷地變,來應對變化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涉及宏觀的變,比如換人,“不換思想就換人”。也有微觀的變,比如不斷地掌握知識,學會新技能。無形的變,比如理念和觀念的變,個人素質的提升。無論如何,企業要發展,人是第一要素。無論何時,留人、用人和發展人是第一位的,而人能與時俱進地進步至關重要
其次,對在制產品必須進行不斷的壓縮消耗,來降低成本,必須從減人增效、優化工藝、節能減排,提升機器運行效率,改善生產效率入手,必須從節約一個零件一分錢做起,不斷地在變化中求生機。也許在降低產品成本大方針的指導下,我們有時候過分在乎了“減法”,可能忽視了“整體減法”的變的理念,也就是有時候是需要允許“增的”,變換個思維看待“減”。在生產實踐中,減人增效的實質就是一人多崗和多能,做事麻利和熱情,沒有那么復雜。優化工藝的本質是減少消耗,比如減少用料,減少生產道次,改變模具結構和提升壽命等。提升效率涉及的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最主要的是管理,涉及排兵布陣,例如MES系統的一個最為重要的作用是“排產”。在做減法和加法時首要的是需要企業“戰略上藐視,也就是理清問題”,“戰術上予以重視,建立詳細的實踐流程”。
人類偉大之處是利用工具。設備是生產的重要工具,因此不斷地提升和改進工具也是重中之重,不能一成不變地維持,必須敢于革命,除了修修補補,用革新方式予以提升外,許多情況下需要進行“革命”,也就是進行更換。制桶企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提出如何對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革新目標和改進內容。不能只知道工藝,不知道設備,懂工藝的人需要提出設備必須能實現的功能,為設備制造商提出改進的要求,推動設備的不斷完善,不要總是擔心別人能不能做到。
車間布局和車間環境也要不斷地改善和提升,不要把習慣了的既有環境成為發展的障礙,“現有環境”也要不斷地融入改造的內容,實際上關于環境對生產的影響有許多的研究和成果,也有許多的不斷“變”的方式方法和成功案例。無論如何“變”基本都是基于“適合當時人文和生產需要的美的優化”,企業內部生產現場美化和生產的流程優化,潛力巨大。
第三,企業的制度和企業標準必須要不斷地“變”,依據當下已經有的一些規矩,對企業的制度進行梳理,必須與時俱進地進行不斷的調整,把能固定下來的東西用制度和標準固定下來,把已經形成文化或習慣的東西放棄,讓他們進“博物館”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方法,一些企業制度二十幾年,甚至更長都不調整,新制度內容不斷地加入,但很少有內容不斷減少,制度越積累越厚,讓人望而生畏,怎能很好地執行呢。我見有的企業,把繁雜的制度和標準過幾年就變成一個“職工手冊”,短小精悍,使用方便,也可以隨時調整,實現“變”的優秀作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規矩總是一成不變就是死板,制度和標準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總結好的,去除不適合的。
以上,試圖強調企業堅持變的重要性和變的內容,那么變得方向更加重要,如果變得方向發生錯誤,一切的變都是反動的,還不如不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決策者和企業人員明了變的方向,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正確的戰略。
企業家或企業管理者必須明白國家經濟方針政策,行業和關聯產業的發展情況,以及企業的現實狀況,知己知彼。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對這些內容不了解,不明白,或者根本不知的情況,特別是一些企業家或企業管理者對自己的企業也不甚了解,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件。一些人說很了解自己的企業,真不見得。比如:你真的了解你企業的員工每天在想什么嗎?你真的掌握企業現場的實際情況嗎?你真的了解你用的設備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嗎?
我們不了解身邊真實的情況,一方面是我們沒有用這個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天天在“變”,更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了解真實情況,許多管理者給出了答案,就是:深入調查,仔細分析。毛澤東給出的答案是: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請親口嘗一嘗。一位成功的著名管理者說:你要去現場盯著問題看,直到他告訴你原因出在哪里。
我們了解自己企業的問題都需要這樣麻煩,我們可以想象了解國內外經濟發展、行業情況該有多復雜和麻煩,我們很少能深入一線,特別是自認為非常熟悉的企業。
讓普通員工與企業決策者步調一致,深刻理解自己應有的“戰略”,并在每天的工作中認真執行,應該也是企業管理者的責任。包括企業管理者在內的所有企業員工必須明白,細化到員工福利在內的企業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明白自己做什么和如何做好,必須首先要有清晰的認知和掌握必要的技能。加深企業總體目標的了解,對做好微觀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組織一些員工進行內部培訓、交流,參與外部活動是非常好的途徑。
以下一些戰略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明白制桶企業應該思考和了解的宏觀和微觀環境。主要包括:
1.國家的經濟和產業發展方針政策,把國家提出的一些方針政策對應企業需要予以思考,切不可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想法。
2.當地人力成本、材料、設備、能源、工藝技術、車間布局、管理效率、物流、稅費信息和發展現狀,是內部需要關注的重點。
3.產品市場、競爭對手、對手的優點、自己的短板、產品發展方向是關注的外部內容,切不可總是想著有沒有別人沒有做的產品等著你去開發,這種思維方式有較大的局限。如果這樣思考問題,你必定是位創業者,目前還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如果你已經開展了業務,你的業務就在你現在客戶和你客戶的競爭對手哪里。
用戶和用戶對手產品變革——“變”中產生的需求就是新需求。
最后,如果我們把自己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們必須追趕時代的新業態,比如大力發展電動汽車,你去做電池,這與你有沒有這個技術無關。如果你想基于你現在做的事兒發展,你就必須按照上述3個方面去尋求內容。
市場中就有兩個產品,一個是別人在做的,一個是別人沒有做的,如果別人做的你做不好,別人不做的你沒有能力做,實際上你沒有市場,這里面就有“變與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