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的企業一定要會講的6個故事
文/徐晶
1
故事一:“我是誰"
當大家意識到你想影響他們時,他們首先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人是誰?”講一個故事,給他們看你想讓他們看到的那個你。
親身經歷比起其他形式的交流更能讓別人了解你是“誰"。客觀數據不足以產生信任。人們最終根據主觀證據相信你的意見和你的話。你可以用親身經歷來說明你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用許多其他方式來告訴人們,你是誰。你講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其實就意味著你有什么樣的信仰,任何形式的故事都能變成一個“我是誰"的故事。
在這里,書本之外,我想讓大家聽一聽馬云是如何跟大家去講“我是誰”的。
2017年3月23日下午,馬云在 “環球轉型論壇”與近3000名來自馬來西亞和其他20個國家的創業者和年輕人交流中是這樣講的:
首先,我想說,我并不是個有天賦的人,我也沒有受過培訓。我也從來不聽從媽媽或者老師的話,我會說,不不不,我從不這樣聽話。
如博爾特前面發言所說,教練告訴他的每一件事情,他聽了就相信。而對我來講,從媒體上或者從其他人那里聽來的事情,我會花2-3秒鐘思考,這是對的嗎?我能否做些不一樣的?這是我自己培養的習慣。我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人,因為我失敗了很多次。我試了7年才完成中學、人家用了5年,這是很糟糕的。每一個人都試著進大學,進好的中學,但我們都曾失敗過,我是失敗者中的一員。我想進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然后申請工作我失敗了差不多30次。我記得,當我高中畢業的時候,我沒考上大學,我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23個人被錄取,我是唯一沒有被聘用的。
然后我試著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4個被錄取,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當我們開始阿里巴巴創業之路的時候,我試著去融資,我去了硅谷,和投資人對話,我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愿意投給我們。
但是我覺得很有趣的事情是,我們犯了那么多錯誤,每一次失敗,每一次被別人拒絕,我都把它當作一次訓練。今天,當有人說,哦,我很失望的時候,我不覺得我是被這個公司拒絕了,我不覺得我失敗了。對于我來說,如果被人拒絕,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被別人接受才是并非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我開始做生意,嘗試銷售,每天我都給陌生人打電話、出去見客戶。出門之前我都告訴自己,我要見12個客戶,我都不會有機會贏的。一個機會都沒有。然后當我回來,確實沒有機會,我說,看,我是對的吧,我就知道沒有機會。但是如果我贏了一個客戶,我就是比預期做得好。所以每一次,我們犯的每一個錯誤,都是一個很好的令你將來成功的寶庫。
有許多關于馬云的書,關于阿里巴巴的書,但所有這些書都不是我寫的。我不認為我應該寫一本書。當有人開始寫一本關于自己的書,那就是他老了,該退休了。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想寫一本書,書名將是《阿里巴巴和1001個錯誤》。
2
故事二:“我為何而來"
你想通過講故事對他人施加影響的動機既可能包含個人目的,比如追求權力和財富,或者好的名聲;也可能出于無私的奉獻精神,比如想幫助某個組織、團體或者特定的人群。那么請你坦誠的講出來“我為何而來”
人們是愿意相信你的一一你得幫他們一把。
我曾遇到過一個成功的商業人士,他來自一個大城市,而且經常為一家艾滋病患者關懷中心和市里的芭蕾舞公司做志愿工作。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在他拜訪其他商業人士,請他們捐款或者幫忙時常會提及。
故事是這樣的:他曾到過圣城,有當地人向他解釋過為什么死海和加利利海不一樣,原因在于死海沒有出水口。雖然兩者水源相同,但是死海的水只流進不流出。死海的流出通道受阻,造成海水的鹽分不斷上升,讓死海最終失去生機。而加利利海仍然生命力旺盛,因為有水不斷流進流出。
這位商人講的故事中寓意著他的人生體悟:
對他而言,要使生命保持活力,讓生活有意義,幫助他人是不可或缺的。他講的故事不僅讓他訪的人明白他的“來意",也就是募捐,還讓我們了解到他獲得的啟迪——獲得財富的同時又懂得施舍,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生機。
3
故事三:“愿景"的故事
當聽你說故事的人已經了解你是個什么樣的人,以及你講故事的目的,那么,他們接下來最想聽到的是,你究竟能給他們帶來一個怎么樣的未來。
愿景故事,也受到書面文字平面、缺乏立體感的限制。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我要介紹的6類故事中,這類故事在書面上講最容易變得乏味,但是卻最能讓你獲得聽眾熱烈的掌聲,引發大家的強烈共鳴。
假設,某個CEO夢想他的公司“5年內發展成擁有20億資產的公司"這個愿景可能會讓他每天都充滿了干勁,但這不意味著那些在大廳里聽他描繪宏圖的區域經理、推銷員或者行政助理也會跟他一樣,他們甚至可能對他描繪的宏圖不屑一顧。
他可能已經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中了一一把公司變成“擁有20億美元資產的公司"所能帶來的好處,完全沒有意識到其他人跟他的感受不一樣。要是你的員工說他們沒有什么宏大的心愿,那他們就是真的沒有。你必須想方設法讓員工們與你的夢想產生共鳴一一讓他們和你擁有一樣的夢想。
一個小型初創公司的CEO把自己比作現代版的梵高,用他的故事向員工描繪自己對公司未來的憧憬。梵高的故事很契合他手下的20多個員工的形象,他們就是一群“瘋狂怪異的軟件藝術家"。有些人把梵高看作瘋子,但他對藝術的執著和天賦讓他創造出了當今價值數億美元的作品。
這個故事要傳遞但沒有明言的信息就是他們所有的犧牲和奉獻,以及默默無聞都是值得的,最終都將會得到可觀的回報。雖然,有一點他沒有講一一梵高的作品受到世人認可的時候,他本人已經去世多年了。不過這并不是重點,這個故事打動了他的團隊,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它讓員工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原本抽象的東西,這就已經夠了。他們在公司里掛滿了梵高的作品。許多員工都有一幅自己心儀的作品,這些作品能在他們覺得,快要撐不住的時候鼓勵他們,讓他們繼續戰斗下去。
好的夢想故事應該能激發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從而克服當下的挫折和沮喪,振作起來。倘若你想最大限度地影響別人,就應該給他們講愿景故事,在愿景故事里,你要把點點滴滴編織在一起,特別是那些艱難抗爭和讓人倍感沮喪的細節,這樣才真實可信。
在這個世界上,要讓生活有意義和目標,我們必須對未來有一些憧憬,這樣我們的努力才會有價值。
4
“授人以漁”的故事
首先,你和你的企業應該會講第4類故事就是“教會他人,授之以漁”的故事。
無論你處于企業當中的任何層級,你都會遇到需要傳授別人知識、技能的各種狀況,這些技能可能包括教人如何寫一篇文章、設計一款軟件、接電話、推銷產品等等,或者怎樣管理新人,無論是哪種,學會用故事啟發他們,會讓你事半功倍。
許多“老師"會被他們的“學生"氣得抓狂,因為他們就是學不會。與其干生氣,拿頭撞墻,為何不講個故事,讓他們明白你希望他們學會的東西。大多數時候,你希望他們不僅學會某些東西,更希望他們掌握學習的本領。這里面我想分享兩種講這類故事的方法。
一種方法是樹立“榜樣和標桿”。
例如,指導新來的酒店接待員,只告訴他們系統里面如何操作各類業務是不夠的。僅僅如此,他們成不了優秀的接待員。你可以跟他們講講你所認識的接待員中最了不起的一位一一詹妮女士,她既能一邊安撫盛怒的顧客,又能一邊定位走丟了的同伴,同時還能幫你找尋拿著你的包裹的服務員。她還可以怎樣怎樣……這樣講,新人就清楚地了解了他們 需要掌握的東西是什么。下次他們即使面對壓力,也能處理復雜的局面。他們會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詹妮女士會怎么做呢?當聽眾在未來能主動問自己“誰誰誰遇到這種事情會怎樣呢”的時候,你講故事的目的就達到了。
另外一種方法講能引發大家思考的小故事。柏拉圖就是當中的典型的代表,他很喜歡用故事來啟發自己的學生,其中有個故事是告訴人們民主制度是有其局限性的。
故事發生在一艘在海洋中行駛的船上,船長和船員都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船上有個非常熟悉航海技術的導航員,他懂得怎么用星象術指引航向。但這個導航員和其他人相處得不怎么好,而且性格很內向,不善交際。
當他們在海上迷失了方向,眾人陷入惶恐時,船長和其他船員決定采納他們當中最受歡迎、最會說話且最讓人信服的那人的意見,而那個導航員的意見則被大家嘲笑和挖苦。最終,一船人都餓死在了海上。
柏拉圖愛講那些能引導人們思考的故事,我喜歡這種方式,故事應該含有某種深刻的道理。
我們在培訓或者教學的時候往往有一種傾向,就是簡單明了,可這種所謂的簡單明了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一一把事情看得過于簡單化。如果有人只明白你讓他們做的是什么,而不了解你為什么要讓他們那樣做,他的表現是永遠不會讓你滿意的。柏拉圖講的故事把“你該如何思考這個問題"和“你該從這個問題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發"兩方面結合起來,我們講的故事應該不僅使人獲得技能,還能讓他們懂得如何學習其他技能。
5
“行動價值”的故事
你和你的企業應該會講第5類故事就是“行動價值”的例子,聽起來有點難理解,其實就是用你的親身經歷去講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價值觀”的故事。
我們所宣傳的價值觀,最終往往成為印在各種卡片上、刻在墻壁上的標語,或者成為各種場合的口號。當說出價值觀的時候,我們實際上就像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背課文一樣有口無心。倒不是說我們不認可正直、尊重和團隊協作這些價值觀,只是這些東西太遙遠、太抽象了,沒有具體的生活事例,我們感受不到它們的意義。如果你想讓某個人接受你的某個主張,并且在生活中實踐它,就講個能打動他的故事吧。毫無疑問,講自己的親身經歷是最有效的教導方式。
馬蒂•斯邁是一個暢銷書作家,她通過一個非常好的故事,闡明了一個不言自明卻常常被忽視的價值觀“在工作中應該享受樂趣”。
一次演講的時候,她向我們談到了他和哥哥小時候學習彈鋼琴的故事,雖然他沒有明說,但是馬蒂的爸爸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們的媽媽則很現實,堅信兩兄妹最終能夠把鋼琴練好,但她和哥哥始終沒有興趣, 都討厭練習鋼琴。哥哥練琴時甚至戴著打橄欖球時用的頭盔,彈的時候也三心二意,以表示對被迫練習鋼琴的無聲抗議。
兄妹倆經受了幾個月的煎熬,直到有一天,哥哥尖叫了一聲:“媽,快來看,快來看呀!”馬蒂當時正和母親在廚房里,她們跑到后院,一眼瞧見一團大火正燒得猛烈,火焰直沖天空,繼而發現起火的竟然是那架鋼琴。當他們三人一臉震驚地望向父親,她的父親完全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只跟他們說“既然你們彈得不開心,還要這個東西干嗎?”
馬蒂講的精彩故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燃燒的鋼琴像篝火一樣有趣,我們是絕不會忘記的。她父親的那句“既然你們彈得不開心,還要這東西干嗎?”肯定會一直留在我們心里。她的故事既有父愛、趣味,又不乏刺激,在場聽她講的800多名聽眾無不為之所動。愛彈鋼琴的人可能會被嚇壞了,但他們也一定被這個故事打動了。
任何價值觀念,如果不能在人們的生活中體現出來,不能為我們所實踐,那它就沒有意義。講述親身經歷的故事,最能打動人心。
上面的例子有點兒極端,但它聽起來很有趣、很親切,效果自然會不錯。你的家人都有值得講述的故事,你自己的生活也不乏好故事可講,它們能幫你講清楚道理。你不妨試試,看看自己能想出多少個故事,用它們來宣傳“行動中休現的價值觀"。要想有效影響別人的觀念 跟想法,從而改變他們的行動,你得不斷收集這類故事。
6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的故事
你和你的企業應該會講第6類故事就是“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的例子,若你講的故事,讓聽眾感覺你讀懂了他們的心思,他們就會喜歡上你的故事。
但是當你面對一幫人或某個群體講話時,總會有一兩個人要質疑你,使你看起來不可信,而且他們使用的方式通常都是隱蔽的。你最好的回應方式同樣應該是隱蔽的。講個類似“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故事,不僅可以打消聽眾的顧慮,還可避免正面沖突。你可能會覺得使用“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故事進行防御像在操縱和欺騙別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當然重要。但是,就像錘子一樣,你可以用來建房子,也可以用來拆房子。使用“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之類的故事,其結果的好與壞完全取決于你的用意為何,它可以讓你贏得尊重,也可以讓你顏面掃地。說到底,故事只是個工具,請確保你的目的良善。這類的故事只是為了拉近你和聽眾的距離,讓大家打消顧慮和成見。
這本書的作者舉了一個例子, 他最近遇到的一個演講者,在講話時是這樣開頭的:“我是個數據員,下面的一小時會是你們這輩子最難熬的經歷。"接下來,他開始講他上次帶領的團隊在進行數據恢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搞笑的故事。我們非常喜歡他講的故事。他知道我們擔心什么,并且想出了解決辦法一一他就這樣用一個可笑的故事打消了聽眾“他接下來講的事情會很無聊”的顧慮。
現在,你已經了解了全部6種故事類型,講故事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本領,值得我們去學習掌握,它可以幫助我們影響別人。你沒有任何理由學不會。某種意義上,你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故事,你每天都在講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