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行業看“兩會”
金屬包裝
每年初春,中國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兩會”都要如期召開。透過會議的種種信息,人們就可知中國這艘巨輪將駛向何方。正如外媒一篇文章中指出的:“兩會”是一面棱鏡,折射出中國的現實,不論它是熱鬧還是沉悶,是花俏還是嚴肅,都是外人最靠近中國官場現實的一次饑會,值得一年年追蹤觀察下去。
常言道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下面就讓我們站在行業的角度,嘗試用“內行”的眼光,談談對“兩會”我們應看什么,想什么。
首先說“看什么”。可概括為“兩個重點,三個關注”。
兩個重點:一是“互聯網+”行動計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制定了“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互聯網+”是兩化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高層次深度結合)的升級版。不僅僅是工業化,而是將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來,并與工業、商業、金融等服務業的全面融合。這樣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其實今天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傳統和服務都應該被互聯網改變。如果這個世界還設有被互聯網改變,一定意味者這里面有商機,也意昧著基于這種商機能產生新的格局。在未來,“互聯網+”公式應該是我們所在的行業目前的產品和服務,在與我們未來看到的多屏全網跨平臺用戶場景結合之后產生的這樣一種化學公式。我們可以按照這樣一個思路找到若干這樣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業的“互聯網+”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如果說“第三次工業革命”、“互聯網思維”、“三D打印”等是過去幾年的熱詞,那么“互聯網+”、“工業4.0等詞,在2015年一定會火,而且體現著未來趨勢。
二是“定向調控”。“定向調控”包括定向降稅,定向降稅——目的就是要幫助千千萬萬在生死線上掙扎的小微企業活下去,渡過難關。這樣定向的方式可以解決過去一項改革,東部不過癮,西部跟不上,中部無所適從的政策盲區、誤區。在包裝行業,中小企業數量占到八成之多,在政策紅利的支持之下,中小企業順勢而為、順勢而上,將是今后企業發展的著力點。
“三個關注”。一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這是一種全新的模式,有實力的大企業要關注,而且按照這種模式,今后會不會有更多的形式出現,讓我們拭目以待。二是“全要素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即總產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常常被視為科技迸步、體制改革和組織管理創新等無形的要素發揮作用。三是“中國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專家著手制定的《中國制造2025?。將為中國制造業未來10年設計頂層規劃和路線圖,通過努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三大轉變,推動中國到2025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邁向制造強國行列。
以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制造的未來發展藍圖,那么我們又應該有些什么思考,想些什么昵?
先讓我們從一個故事講起。日本企業巨頭索尼公司連續第六年巨虧,破產傳聞風聲再起。其實,索尼公司“被破產”多次了,破產的征兆可追溯到2003年4月的“索尼震撼”。當年索尼公司如日中天時,總裁出井伸之獲評為2000年全球最佳經理人。索尼公司的股價一路飆升。在2002年2月達到每股314美元的巔峰之后急轉直下,僅14個月就跌到23美元,跌幅逾92% ! 2 003年出井伸之獲評為當年全球最差經理人!這就是“索尼震撼”。是什么原因使索尼公司如坐“過山車”般急轉直下的呢?原因就在于總裁出井伸之錯判形勢,公司戰略重心從硬件轉為軟件,他聲稱“硬件已死,內容為王”,此后10年沒有推出革命性的創新產品。到蘋果和三星在新的硬件技術上異軍突起時,索尼公司悔之晚矣。
這個故事說明,研判形勢、制定發展戰略對企業來說是致命的頭等大事。“兩會”文件學過了,國家發展大勢如何正確研判,如何與本企業實際結合起來是關鍵。
回首以往,中國的企業在過去的30年賺的就是三筆錢,或者說“三大紅利”:1、城市化紅利驅動房地產升值,時至今日,中國財富總額中70%以上是房地產及其關聯載體;2、人口紅利驅動商品出口,所謂“中國制造”的優勢主要來自于低工資,3、制度紅利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尋租市場”,灰色地帶滋生了腐敗, 帶來了某些行業的畸形高速增長。
但是從2012年起,上述“三大紅利”逐漸消失。那么,未來致富的“風口”在哪里呢?通過“兩會”文件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新“三大紅利”似乎已經出現:沾金、上網、出海。沾金,就是證券化、資本化紅利;上網,就是“互聯網+”紅利;出海,就是全球化紅利。
從“老三大紅利”到“新三大紅昨”,背后是中國經濟的轉型,而轉型經濟的產業結構會形成三大趨勢:其一是知識經濟超越資源經濟;其二是服務經濟超越勞動經濟;其三是虛擬經濟超越實體經濟。由于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指標體系以傳統產業的樣本為主體,所以經濟增長速度必然下降。然而,這種經濟增速的下降并不等于經濟衰退,而是企業在“九死一生”的淘汰中轉型,一些企業被淘汰出局,另一些企業在商戰的血泊中崛起而形成新趨勢。
對于這種新的趨勢,您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