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鋼桶企業實行QHSE體系認證中
談對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標準的理解
辛巧娟
鋼桶是金屬包裝的一個主要分支,它主要用于盛裝石油化工、食品、醫藥、染料、金屬等。隨著用戶安全和環保意識的增加,現在鋼桶企業在出售鋼桶時,有相當一部分客戶要求其合格供方取得QHSE體系認證,Q-質量、H-職業健康、S-安全、E-環境。尤其是為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配套的鋼桶企業,取行QHSE體系認證,已經是企業能否進入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招標的門檻。鋼桶企業搞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三位一體的體系認證,這故然是一件好事,作為危險貨物金屬包裝企業的帶頭人,首先能認識到職工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增加了對產品和職工的安全感及社會責任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在實際工作中體現。
國內的鋼桶企業以前主要是依據《ISO9001:2000 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標準要求,對企業生產和服務過程進行控制,取得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不過2008年12月30日發布,2009年3月1日實施的《ISO9001:2008 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替代了2000版管理體系,今年底舊版管理體系也不再發證,加上包裝隨產品漂洋過海,所以大家都在忙于換版和做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但由于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差異,在策劃和運行過程中出現一些偏離,作者自己也是通過幾個月的文件編寫、試運行,內外審核,發現了許多問題,也走了不少彎路,現在此談一談自己對新版9000標準、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標準的一些深層次理解,以備后者借鑒。
一、理解質量標準的主要變化
2008版標準更明確了說明、增加注解說明、將隱含的要求改為明示的要求、補充說明、增加“適當時/確保”,對原來的遺漏進行補遺、更換用詞、將引用改為直接表述等。
1、外包過程的控制
“外包過程”是指組織為了質量管理體系的需要,由組織選擇的外包方實施的過程。現代化生產條件下組織的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大而全的組織越來越少,很少有一個企業的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生產的。組織可能由于不具備相關的能力、考慮生產成本、出于環境保護要求、市場限制以及組織經營等方面的需要,將產品實現過程中的一個或部分過程分包給其它組織完成。對最終產品而言,由外包過程引起的任何責任由組織負責,而不是外包方負責。
不同的外包過程對最終產品的影響程度不同:有的是一般過程,有的是關鍵過程,有的過程結果可以在其后的檢驗中予以判定,有的過程只有在使用后才能發現問題;所以,組織對外包過程控制也因外包過程對最終產品影響程度的不同而不一樣。
2、人員對產品要求符合性影響
新版標準6.2.1條增加注解,“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承擔任何任務的人員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在組織中不同崗位人員的職能和責任也不一樣。凡是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擔任不同職能,承擔不同任務的人員對產品要求符合性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如設計、采購、生產、檢驗人員可能直接影響產品的符合性,而內審人員和文件管理人員可能是間接影響產品要求的符合性。文件管理人員雖然對產品要求的符合性無直接影響,但如果文件發放的版本不對而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也會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與設計生產和檢驗過程相比為間接影響。
組織必須對所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員的能力、意識和培訓要求做出規定,并予以實施。
3、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是組織的一種資源,是產品和服務實現必不可少的基礎。如企業內部使用的MRP系統、銀行軟件系統、稅務信息系統等。建立能夠確保產品符合性要求的信息系統應考慮:所需收集的信息、信息傳遞方式與方法、所需的資源,包括硬件、軟件與網絡,正常情況下對信息系統的管理要求。
4、交付后活動
新版標準7.2.1條增加“注:交付后活動包括諸如擔保條款規定的措施、合同義務(如維護服務)、附加服務(如回收或最終處置)等。”這一注解明確地說明了交付后的活動,包括國家有關產品“三包”要求涉及的售后服務措施、組織與顧客在銷售合同中約定的售后服務內容、組織在公開聲明或對外宣傳以及合同中主動承諾的售后服務要求、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產品交付后生產者的義務。如代辦運輸、送貨、組裝調試、安裝、使用培訓、保修、維修、回收或最終處置都是交付后的服務。組織在確定與顧客有關的要求時要將這些要求加以明示。
5、設計評審、驗證、確認形式
新版標準7.3.1條增加“注:設計和開發評審、驗證和確認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據產品和組織的具體情況,可以單獨或任意組合的方式進行并記錄。”這給了組織在策劃和實施設計評審、驗證、確認的靈活性。由于不同組織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同,對設計和開發控制能力不一樣,因此設計評審、驗證和確認不一定都要進行或單獨進行。
6、對測量設備進行校準、檢定(驗證)
標準中增加了一個與“檢定”并列的“驗證”要求。
校準是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的示值或實物量的具體體現的值,與被測量相當的已知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檢定是國家法制計量部門為確定或證實測量器具完全滿足檢定規程要求而實施的全部工作。檢定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法定行為,是一種保持量值準確的量值傳遞過程;校準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過程,是一種非強制性的操作。組織要識別哪些測量設備是需要強制檢定的,哪些測量設備是可以由具體相關標準器具的非政府部門(包括其授權部門)完成校準。對于硬件性的測量設備,校準和檢定是其控制手段。
驗證是通過提供客觀證據對規定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認定。認定可包括:變換方法進行計算;將新設計規范與已證實的類似設計規范進行比較;進行試驗和演示;文件發布前進行評審;對于軟件性的測量“設備”,如培訓教育機構的“試卷”就是測量培訓教育質量水平的測量設備,可通過不同人員的試考來評價試卷水平的準確性。
7、顧客滿意的監視和測量
新版標準8.2.1條增加“注:監視顧客感受可以包括從諸如顧客滿意調查、來自顧客的關于交付產品質量方面數據、用戶意見調查、業務流失分析、顧客贊揚、擔保索賠和經銷商報告之類的來源獲得輸入。”這就明確了如何收集顧客滿意的信息以及信息來源的方法。
具體采取何種方法取決于組織的規模、產品的復雜程度、顧客的認知度及產品抗風險的程度等。收集顧客滿意度調查的方法有:
① 顧客抱怨:如對來自顧客書面或口頭的投訴、抱怨的懼要、流失業務分析、擔保索賠、經銷商報告之類的信息。
② 問卷調查:如向顧客發放并回收顧客滿意度調查表。
③ 與顧客直接溝通:如召開顧客座談會、走訪顧客、了解來自顧客有關交付產品質量方面的數據、顧客贊揚等;
④ 消費者協會的報告(公開的或反饋的信息)。
⑤ 各種媒體的報道。
⑥ 委托中機構收集和分析數據。
⑦ 行業研究結果,如與同行業競爭對手進行對比分析。
⑧ 市場需求、競爭方面的信息等。
8、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新版標準8.2.3條中增加“注:當確定適宜的方法時,建議組織根據每個過程對產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影響,考慮監視和測量的類型與程度。”這就給出了在確定過程監視和測量方法時要考慮的因素。
監視是觀察、檢查,按一定時間間隔測量或測試,為了管理和控制,特別是為了調節和控制而進行的定期的測量或檢測,測量是對物理量、數量或尺寸的確定。
對所有質量管理體系過程都要監視,但要采用適宜方法;而測量需要提供數據化結果,不是所有過程都能測量。因此,只有適用時進行。
對過程監視和測量的要求,是證實過程實現策劃結果的能力,不是過程的結果,過程的結果是產品,按8.2.4條款要求控制。涉及過程能力的因素是人、機、料、法、環、測,要實施過程審核和用統計技術測量過程能力,以檢查過程的業績,當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
8.2.3條涉及質量管理體系的所有過程,沒有條件實施過程測量的過程,要實施監視,包括采取過程審核的方法,不過重點應當側重于產品實現過程。監視和測量的方法有測量和驗證關鍵活動(如質量目標考核、工藝紀律檢查、總結評比、過程能力分析、過程審核、內審和管理評審);過程人員對本人負責過程進行自我檢查,在與顧客的接觸中做出最終的總體的評價,適用時進行測量。如對質量目標實現情況統計分析、產品審核、過程能力分析、產品首件檢驗、使用控制圖、運行圖等統計技術。
二、理解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標準
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關注的焦點不同,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主要服務于織織內部員工和其相關方,以他們生命健康和適宜工作環境為關注點,這種需要不是通過一種簡單的合同、投訴形式向組織傳達的,而多是以政府法規、社會基本道德準則要求的形式表達出來,因此將政府的相關法規要求、企業的守法意識及社會責任感納入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主要是從控制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狀態及水、氣、聲、渣幾個方面入手。
1、危險源、環境因素是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的管理核心
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的目的是控制事故的發生和對其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源是危險源和環境因素,要想控制事故的發生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必須辨識危險源和環境因素,控制危險源和環境因素所帶來的風險,所以危險源和環境因素是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核心。
系統安全認為,危險源是導致事故的根源,環境因素是影響環境的根源,系統中發生事故,是由于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的存在,防止或減少事故的發生,可從消除危險源或降低危險源及環境因素所帶來的風險入手。所以,職業健康安全、環境是圍繞危險源和環境因素而展開的管理。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的辨識、風險評價、合規性評價、風險控制策劃,確定目標和管理方案,實施運行控制,檢查落實等依次展開。體系中每個要素的設立,都是為了控制或降低危險源和環境因素所帶來的風險。體系的不斷持續改進,是風險控制能力提高的體現。
2、合規性評價是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遵守法律法規要求的承諾
在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中,法律、法規要求貫穿其始末。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環境方針中必須要體現對遵守職業健康安全及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承諾。危險源、環境因素的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重要依據是符合職業健康安全、環境法律、法規的要求:標準中法律與其他要求的要素則要求組織能充分掌握所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有相應暢通的法規獲取渠道,為體系的運行操作提供依據;管理目標和管理方案的建立,都是其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具體體現。組織的安全培訓、協商與交流、文件與文件管理都要包含安全、環境法規信息并滿足其有關要求;運行控制、應急準備與響應,是實現法規對控制安全和環境風險要求的重要途徑:檢查與糾正措施要定期評價對安全和環境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對存在不符合法規要求的問題,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使其達到充分、適宜和有效。
有效的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是以法規為最低要求,不斷的持續改進。
3、目標和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是實現持續改進的重要途徑
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目標是組織為將其內部危險源和環境因素所帶來的風險降低至某種程度而制定的。組織根據合規性評價及風險評價結果,考慮到法規要求、可選技術方案、財務、運行和經營要求、以及相關方的觀點,制定其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目標。這種目標,實質上就是要求組織盡可能地降低其內部的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風險。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實施,降低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風險,取得了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績效,使得其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狀況得到了改進。目標、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作為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中所包含的要素,在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運行的PDCA循環中,不斷地去實施,從而使得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績效達到持續改進。
4、運行控制是組織控制其風險的關鍵步驟
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中運行控制條款要求,組織應對確認和識別的重大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運行與活動,進行策劃,形成運行控制程序,并在其控制條件下運行。這就保證了給組織帶來風險、可能導致事故的危險源和環境因素,都處于受控狀態。
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中的運行控制程序,嚴格規定了組織運行與活動中的運行標準,這種運行標準是避免事故發生的保障條件。對于一個組織,運行控制程序文件是控制其風險的法規性文件,必須嚴格遵照執行。
相應地,在建立與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過程中,運行控制程序文件的策劃與編制,就成為組織控制其職業健康安全、環境風險的關鍵步驟。組織只有全面、準確地策劃和編制運行控制程序文件,才能保證在運行過程中有效地控制風險,避免事故發生。
5、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監控系統對體系運行起到保障作用
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是一個管理上科學、理論上嚴謹、系統性強的管理體系,具有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功能。其監控機制,具有實施檢查、糾錯、驗證、評審和提高的能力,其中績效測量與監測,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審核與管理評審,均具有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功能,包括日常監督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狀況和體系要求評價,也包括根據組織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狀況進行總體判斷,形成了比較嚴密的三級監控機制。即績效測量與監測、體系審核和管理評審。
這三級監控是交叉互為補,構成了完整的監控機制,以保證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持續適宜和充分有效。
6、明確組織機構與職責是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必要前提
在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中,機構和職責條款明確規定,要明確組織內部全體人員的職業健康安全、環境職責,并形成文件。要求管理者為其提供必要的資源,還特別強調在組織的最高管理層任命一名管理者,并規定了其具有職責與權限。
在體系的實際運行中,機構的合理可靠、職責的明確、資源的充分保障是體系運行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李懷林等. 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國家注冊審核員培訓教程. 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 2005.
[2] 中國安全生產研究院.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國家注冊審核員培訓教程. 北京:化工業出版社,2005.
[3] 張健國 熊茂林.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員培訓教程.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4]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GB/T 19001-2008.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5]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GB/T28001-2001.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6]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